Re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
2014-12-01 文章 Hao Wu
https://www.linkedin.com/jobs2/view/19087283

morgan 上海 最近还在招人,我在jobs.perl.org 也看到过。

2014-08-26 5:34 GMT-07:00 Dongxu Ma dongxu...@gmail.com:

 说到商业公司的话,您漏掉了2家当初比较有名的:摩根士丹利和亚马逊。这两家公司是当初借着Perl5的流行把自己的公司IT搭建起来的。我在前者工作了7年,因为个人也爱好这门语言,对摩根士丹利里Perl5的发展情况也是蛮了解的,里面随处可见Perl的踪影。High
 Order
 Perl的序言里也阐述了Hildo代表大摩的帮助。大摩自从在上海落户开发中心以来,也在上海开辟了一部分和Perl相关的职位,间接推动了这门语言在国内的发展。最近公司还有在招聘这方面的职位。


 2014-08-25 16:04 GMT+08:00 Liu Yubao yubao@gmail.com:

 好怀旧。

 如果ParrotVM能火起来,这还是很好玩的,但感觉这货没啥指望的样子。Perl 6么,随它去吧。喜欢Perl的话Perl 5才是精髓,Perl
 6完全是另一个东西,可恨还顶着Perl的名号,败坏!

 Perl在国内的普及应该很大程度归功于Learning
 Perl第四版的翻译,初看此书惊为天物。以及Linux的普及,流行时间跟Linux进入中国差不多,九九年前后。但随着Python和Java普及,
 Perl渐入下风。

 在流行期间,BBS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,我当年混水木的,现在还不时去灌灌。

 感觉语言的流行必须有商业公司大力推动,或者创始人非常牛逼,忽悠能力超好。

 On Friday, August 22, 2014, Yisong Zhen zhenyis...@gmail.com wrote:

 以下内容会在我的blog http://blog.sciencenet.cn/u/zhenyisong
 上发表,有历史知情者或者提供其他线索的人士,请与我联系。


 Perl作为一种计算机语言,早在1987年由美国人Larry Wall创建。这段历史以及Larry
 的个人自传都可以从维基百科得到。随后的阶段,荷兰人Rossum(1989)创建了Python。加拿大人Gosling(1990)创建了Java
 。日本人松本行弘(1995)年创建Ruby。丹麦人Lerdorf(1995)创建了PHP。之前,Ritchie和Thompson(1971
 )创建了C语言,也就是我在大学从谭浩强那本书学到的。中国人至今还在不停地学习各种语言。

 Perl在业界的流行程度有比较,最近的RedMonk ranking的排名是第11位,勉强在第一方阵吧。RedMonk的样本主要采集于
 GitHub和Stackoverflow。当然,有可能出现样本偏差,例如Github更注重新的语言,而早期的Perl或者Java都放在
 Sourceforge上面,Stackoverflow
 则反映的更多的是语言的技术难度。此外,黑客经常使用的技术、公司招募的条件、相关计算机语言的书籍销量以及GOOGLE
 的查询频率,这些都能体现目前计算机语言的“流行”程度。总之,Perl的趋势是在下滑,而且有脱离第一方阵的倾向,这个结论可以参考
 TIOBE-Index。Perl的最高点大约是2005年,随后开始下滑(目前来看,Java仍旧是排名靠前,C++和C是开发者和雇主的偏爱)。

 在中国,由于yahoo中国的退出,Perl似乎在国内衰落了。由于Perl语言的创造者Larry Wall来北京, PerlChina
 组织的最近一次讨论会大约有30人参加。有幸和老Larry合影。Larry认为Perl语言可以实施“freewill
 ”,这是哲学层面的比较。我的浅薄知识可能无法领会Larry的这个说法。毫无疑问,上帝具有“free will
 ”,而对于人类,这个命题是否成立,目前仍存在争论。我目前是这么认为,曾经一种流行的CGI语言,被强有力的新挑战者替代。

 不过,我一直存疑的问题是,Perl是如何进入中国的?Larry在1987年将Perl1.0发布到comp.sources.misc
 新闻组,那时中国互联网还处于雏形,应该最早出现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。Perl4最后结束的时间是1994,1994
 年中国的互联网才与国际的互联网沟通。那时我才刚进入大学。因此,Perl
 是最早在高校流传,还是业余的爱好者首先推广,是官方还是民间自发的选择?由于我的学识有限,所以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。但我粗浅的了解,Perl
 在中国的普及应该是民间自发的,没有学校和官方的组织和身影。而PerlChina组织应该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基石和探索。

 PerlChina实际上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民间缩影。它似乎成立于2001年冬天。有一名计算机语言爱好者Tsingson
 注册了现有的域名(不过,现在的域名持有者是Qiang,可以通过whois查询这段历史的遗迹)。我在采访PerlChina
 的诸位前辈的时候,我的一个问题就是:“什么时候想要建立一个PerlChina
 的组织?当时的动机是什么?”。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,现在也无法考证,也可能是时间久远,记忆的片段更加模糊,很难确切地描述当时的动机。但肯定的是,
 PerlChina是非盈利性机构,当然,每次PerlChina的大会,都有网络公司的慷慨解囊,或为之提供场地或免费提供午餐。

 Perl-China曾经的站长,包括:chunzi,曾在2001-2003年主持Perlchina的站点管理工作。Chunzi
 退出管理后,目前从事的工作仍和Perl相关,在公司工作中仍然全面使用Perl语言开发、维护公司的项目。 Hoowa(网名)是2003-2004
 年参与PerlChina的站点管理的。Hoowa目前不再参与Perl的中国推广活动。目前他所在的公司也少部分利用Perl
 来完成一些项目。当然,他目前的工作与Perl的关系不大,这似乎是他完全退出PerlChina的原因之一。曾经的参与者:Nomas(2004年底
 -2010年),由于工作紧凑,所以辞去站长的职责,但工作中仍然用到Perl。目前的维护者是Achilles。PerlChina
 站长的交接工作是自然而然的,没有特别的行政指令或者出于个人利益的诉求,这种自发的传承使得PerlChina的运行处于小众而稳定的状态。

 根据回忆,早期Perl的实践者包括:Boysss(?)四川省某工厂厂长,爱好写代码,曾在电脑报撰写文章。据chunzi回忆,他最早期接触Perl
 实际上是来自于boysss的翻译工作。6y6(六月六)翻译Perl的CGI文档。Netawk,福建省硬件工程师。花斑猪,Perl
 计数器的开发。华炼,曾在yahoo
 中国工作,开发网络商店;小林(斗牛士),全名林兴华,曾在瀛海威和锐讯工作过,曾参与移动互联网的开发;飞云小侠,据说毕业于北大,曾参与网络旅游。我想,早期实践者的踪迹已经很难寻觅到了,
 Perl究竟是如何扩散的,很难找到源头。

 不过,我觉得类似于美国篮球职业联赛,应该建立中国Perl名人堂,评价的唯一标准是对Perl
 的深层理解和应用。当然,我浅薄的知识还无法判断,有佛头著粪之嫌。在我的其启发下,我采访的其中几位PerlChina
 的站长提名了若干人,但是我随后的考虑,觉得这种方式不太妥当,我既不是江湖上的百晓生,也没有能力评价中国Perl
 的程序员。只能拾人牙慧,而且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。不过,PerlChina应该有自己的名人堂,用以激励后来的Perl使用者,并向Perl
 发展起到重要贡献的程序员致敬。

 如果有更多的公司愿意招聘Perl程序员,那么Perl的发展肯定是无可限量的。目前采用Perl作为开发工具的有这么几家大的公司,如英国广播公司(
 BBC),互联网电影资料库(IMDB),Craigslist等等。Quora上曾经有一个帖子是关于Perl有哪些大的公司使用。Vicky
 Brasseur在GitHub发布了一个数据库,用来搜集目前使用Perl的公司。国内我几乎不太了解。Achilles给我的一封信指出,目前 国内
 蓝汛、乐看网、音悦台、若比邻、阿里、去哪儿、DeNA等在采用Perl语言,而PerlChina
 在此方面做得工作乏善可陈。我想,执着的兴趣和高位数的薪金,将绝对促进Perl在国内的发展和普及。现在Perl几乎边缘化了。



 对于历史的回顾,我对于Perl在中国以及PerlChina的历史仍有很多疑点。比如,与台湾相比,Perl为什么没有在大陆地区发展起来(这个问题是
 chunzi提出的)?原因是什么?我们和欧美的差距具体在哪里?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移植?又有哪些中国本土的文化可以借用,从而通过
 PerlChina推动Perl在中国的发展?CPAN上有多少模块是大陆Perl爱好者提供的作品?下载量是多少?还有哪些Perl
 的前辈和传奇人物应该在名人堂内以及如何界定这种遴选标准?当然,还有很多细节有待考证,例如,PerlChina
 组织的全国性会议有几次?会议地点和人数?谁是赞助商?有哪些人士参与会议的组织?有多少人通过PerlChina找到了工作?

 本文主要采访了PerlChina历史上的站长,根据他们的回忆并蒙许可将主要内容通过我的博客发布。如有历史上的知情者,请一定联系我。





 附件-采访时的部分问题:

 为什么您将Perl的工作转移给别人,是放弃Perl在中国的推广了?

 您现在的工作是什么?还用Perl吗?还会关注Perl的发展吗?

 交接工作的原则是什么?

 你知道还有哪些官方或者是民间的Perl的推广计划吗?

 您能介绍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或者是传奇人物?

 Perl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?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?从高校开始还是民间的网络高手?

 如何查询来自大陆地区贡献的CPAN的作品?

 --

 //---
 //   We have a hunger of the mind which asks for knowledge
 //   of all around us, and the more we gain, the more is
 //   our desire; the more we see, the more we are capable
 //   of seeing.

 //---
 @
 YiSong Zhen, Ph.D

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,
 Fuwai Hospital 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,
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,
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,
 Beijing 100037, Beilishilu 167
 P.R.China
 http://www.cardiosignal.org
 Tel: 86-10-60866105 (lab)

 @

 

Re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
2014-09-05 文章 Qiang (James)
Fayland++,advent 坚持下来不易。

Oh, 也让我想起 Perlchina 的翻译工作,以前放在 wiki.perlchina.org 上。Joe Joang, cnhacktnt 
都翻译了不少文章。

On September 4, 2014 10:35:10 PM GMT+08:00, cnhack TNT cnhack...@gmail.com 
wrote:
fayland 发起并完成了好几次 perlchina advent,这个应该记录进去呢。


2014-08-27 11:25 GMT+08:00 Achilles Xu formali...@gmail.com:

  不知道 livejournal 现在还用perl吗?它之前可是perl最大的推动者。它的mogilefs、memcached、
 perlbal等也是很著名的软件。


 于 14-8-26 下午8:34, Dongxu Ma 写道:

 说到商业公司的话,您漏掉了2家当初比较有名的:摩根士丹利和亚马逊。这两家公司是当初借着Perl5的流行
 把自己的公司IT搭建起来的。我在前者工作了7年,因为个人也爱好这门语言,对摩根士丹利里Perl5的发展情况也是蛮了解的,里面随处
 可见Perl的踪影。High Order

Perl的序言里也阐述了Hildo代表大摩的帮助。大摩自从在上海落户开发中心以来,也在上海开辟了一部分和Perl相关的职位,间接推动了这门语言在
 国内的发展。最近公司还有在招聘这方面的职位。


 2014-08-25 16:04 GMT+08:00 Liu Yubao yubao@gmail.com:

 好怀旧。

  如果ParrotVM能火起来,这还是很好玩的,但感觉这货没啥指望的样子。Perl 6么,随它去吧。喜欢Perl的话Perl
 5才是精髓,Perl 6完全是另一个东西,可恨还顶着Perl的名号,败坏!

  Perl在国内的普及应该很大程度归功于Learning

Perl第四版的翻译,初看此书惊为天物。以及Linux的普及,流行时间跟Linux进入中国差不多,九九年前后。但随着Python和Java普及,
 Perl渐入下风。

  在流行期间,BBS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,我当年混水木的,现在还不时去灌灌。

  感觉语言的流行必须有商业公司大力推动,或者创始人非常牛逼,忽悠能力超好。

 On Friday, August 22, 2014, Yisong Zhen zhenyis...@gmail.com
wrote:

  以下内容会在我的blog
http://blog.sciencenet.cn/u/zhenyisong上发表,有历史知情者或者提供其他线索的人士,请与
 我联系。


  Perl作为一种计算机语言,早在1987年由美国人Larry Wall创建。这段历史以及Larry

的个人自传都可以从维基百科得到。随后的阶段,荷兰人Rossum(1989)创建了Python。加拿大人Gosling(1990)创建了Java

。日本人松本行弘(1995)年创建Ruby。丹麦人Lerdorf(1995)创建了PHP。之前,Ritchie和Thompson(1971
 )创建了C语言,也就是我在大学从谭浩强那本书学到的。中国 人至今还在不停地学习各种语言。

 Perl在业界的流行程度有比较,最近的RedMonk ranking的排名是第11位,勉强在第一方阵吧。RedMonk的样本主要采集于
 GitHub和Stackoverflow。当然,有可能出现样本偏差,例如Github更注重新的语言,而早期的Perl或者Java都放在
 Sourceforge上面,Stackoverflow则反映的更多的是语言的技术难度。此外,黑客经常使用的技
 术、公司招募的条件、相关计算机语言的书籍销量以及GOOGLE的查询频率,这些都能体现目前计算机语言的“流行”程度。
总之,Perl的趋势是在下滑,而且有脱离第一方阵的倾向,这个结论可以

参考TIOBE-Index。Perl的最高点大约是2005年,随后开始下滑(目前来看,Java仍旧是排名靠前,C++和C是开发者和雇主的偏爱)。

 在中国,由于yahoo中国的退出,Perl似乎在国内衰落了。由于Perl语言的创造者Larry Wall来北京,
PerlChina组织的最近
 一次讨论会大约有30人参加。有幸和老Larry合影。Larry认为Perl语言可以实施“freewill
 ”,这是哲学层面的比较。我的浅薄知识可能无法领会Larry的这个说法。毫无疑问,上帝具有“free will”,而对于人类,这个
 命题是否成立,目前仍存在争论。我目前是这么认为,曾经一种流行的CGI语言,被强有力的新挑战者替代。


不过,我一直存疑的问题是,Perl是如何进入中国的?Larry在1987年将Perl1.0发布到comp.sources.misc新闻组,那时中国互联网还处于雏形,应该最早出现于中科院
 高能物理所。Perl4最后结束的时间是1994,1994年中国的互联网才与国际的互联网沟通。那时我才刚进入大
学。因此,Perl是最早在高校流传,还是业余的爱好者首先推广,是官方还是

民间自发的选择?由于我的学识有限,所以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。但我粗浅的了解,Perl在中国的普及应该是民间自发的,没有学校和官方的组织和身
 影。而PerlChina组织应该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基石和探索。

 PerlChina实际上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民间缩影。它似乎成立于2001年冬天。有一名计算机语言爱好者Tsingson

注册了现有的域名(不过,现在的域名持有者是Qiang,可以通过whois查询这段历史的遗迹)。我在采访PerlChina的诸位前辈的时候,我的一个问题就是:“什么时候想要建立
 一个PerlChina的组织?当时的动机是什么?”。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,

现在也无法考证,也可能是时间久远,记忆的片段更加模糊,很难确切地描述当时的动机。但肯定的是,PerlChina是非盈利性机构,当然,每次
 PerlChina的大会,都有网络公司的慷慨解囊,或为之提供场地或免费提 供午餐。

 Perl-China曾经的站长,包括:chunzi,曾在2001-2003年主持Perlchina的站点管理工作。Chunzi
 退出管理后,目前从事的工作仍和Perl相关,在公司工作中仍然全面使用Perl语言开发、维护公司的项目。
Hoowa(网名)是2003-2004
 年参与PerlChina的站点管理的。Hoowa目前不再参与Perl的中国推广活动。目前他所在的公司也少部分利用Perl

来完成一些项目。当然,他目前的工作与Perl的关系不大,这似乎是他完全退出PerlChina的原因之一。曾经的参与者:Nomas(2004年底
 -2010年),由于工作紧凑,所以辞去站长的职责,但工作中仍然用
到Perl。目前的维护者是Achilles。PerlChina站长的交接工作是自然而然的,没有特别的行政指令或者出于
 个人利益的诉求,这种自发的传承使得PerlChina的运行处于小众而稳定的状态。


根据回忆,早期Perl的实践者包括:Boysss(?)四川省某工厂厂长,爱好写代码,曾在电脑报撰写文章。据chunzi回忆,他最早期接触Perl
 实际上是来自于boysss的翻译工作。6y6(六月六)翻译Perl的CGI文档。Netawk,福建省硬件工程师。花斑猪,Perl
 计数器的开发。华炼,曾在yahoo中国工作,开发网络商店;小林(斗牛士),全名林兴华,曾
 在瀛海威和锐讯工作过,曾参与移动互联网的开发;飞云小侠,据说毕业于北大,曾参与网络旅游。我想,早期实
践者的踪迹已经很难寻觅到了,Perl
 究竟是如何扩散的,很难找到源头。

 不过,我觉得类似于美
国篮球职业联赛,应该建立中国Perl名人堂,评价的唯一标准是对Perl的深层理解和应用。当然,我浅薄的知识还无法判断,有佛头
 著粪之嫌。在我的其启发下,我采访的其中几位PerlChina的站长提名了若干人,但是我随后的考虑,觉得这种方式不太
 妥当,我既不是江湖上的百晓生,也没有能力评价中国Perl的程序员。只能拾人牙慧,而且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。不 过,PerlChina
 应该有自己的名人堂,用以激励后来的Perl使用者,并向Perl发展起到重要贡献的程序员致敬。

 如果有更多的公司愿意
招聘Perl程序员,那么Perl的发展肯定是无可限量的。目前采用Perl作为开发工具的有这么几家大的公司,如英国广播公司(

BBC),互联网电影资料库(IMDB),Craigslist等等。Quora上曾经有一个帖子是关于Perl有哪些大的公司使用。Vicky

Brasseur在GitHub发布了一个数据库,用来搜集目前使用Perl的公司。国内我几乎不太了解。Achilles给我的一封信指出,目前 国
 内蓝汛、乐看网、音悦台、若比
邻、阿里、去哪儿、DeNA等在采用Perl语言,而PerlChina在此方面做得工作乏善可陈。我想,执着的兴趣和高位数的薪
 金,将绝对促进Perl在国内的发展和普及。现在Perl几乎边缘化了。



 对于历史的回顾,我对 于Perl在中国以及PerlChina的历史仍有很多疑点。比如,与台湾相比,Perl
 为什么没有在大陆地区发展起来(这个问题是chunzi提出的)?原因是什么?我们和欧美的差距具体在哪里?有哪

些成功的经验可以移植?又有哪些中国本土的文化可以借用,从而通过PerlChina推动Perl在中国的发展?CPAN上有多少模块是大陆Perl
 爱好者提供的作品?下载量是多少?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和传奇人物应该在名人堂内以及如何界定这种遴选标
准?当然,还有很多细节有待考证,例如,
 PerlChina组织的全国性会议有几次?会议地点和人数?谁是赞助商?有
哪些人士参与会议的组织?有多少人通过PerlChina找到了工作?

 本文主要采访了PerlChina历史上的站长,根据他们的回忆并蒙许可将主要内容通过我的 博客发布。如有历史上的知情者,请一定联系我。





 附件-采访时的部分问题:

 为什么您将Perl的工作转移给别人,是放弃Perl在中国的推广了?

 您现在的工作是什么?还用Perl吗?还会关注Perl的发展吗?

 交接工作的原则是什么?

 你知道还有哪些官方或者是民间的Perl的推广计划吗?

 您能介绍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或者是传奇人物?

 Perl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?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?从高校开始还 是民间的网络高手?

 如何查询来自大陆地区贡献的CPAN的作品?

  --


//---
 //   We have a hunger of the mind which asks for knowledge
 //   of all around us, and the more we gain, the more is
 //   our desire; the more we see, the more we are capable
 //   of seeing.


//---
 @
 YiSong Zhen, Ph.D

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,
 

Re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
2014-09-04 文章 cnhack TNT
fayland 发起并完成了好几次 perlchina advent,这个应该记录进去呢。


2014-08-27 11:25 GMT+08:00 Achilles Xu formali...@gmail.com:

  不知道 livejournal 现在还用perl吗?它之前可是perl最大的推动者。它的mogilefs、memcached、
 perlbal等也是很著名的软件。


 于 14-8-26 下午8:34, Dongxu Ma 写道:

 说到商业公司的话,您漏掉了2家当初比较有名的:摩根士丹利和亚马逊。这两家公司是当初借着Perl5的流行
 把自己的公司IT搭建起来的。我在前者工作了7年,因为个人也爱好这门语言,对摩根士丹利里Perl5的发展情况也是蛮了解的,里面随处
 可见Perl的踪影。High Order
 Perl的序言里也阐述了Hildo代表大摩的帮助。大摩自从在上海落户开发中心以来,也在上海开辟了一部分和Perl相关的职位,间接推动了这门语言在
 国内的发展。最近公司还有在招聘这方面的职位。


 2014-08-25 16:04 GMT+08:00 Liu Yubao yubao@gmail.com:

 好怀旧。

  如果ParrotVM能火起来,这还是很好玩的,但感觉这货没啥指望的样子。Perl 6么,随它去吧。喜欢Perl的话Perl
 5才是精髓,Perl 6完全是另一个东西,可恨还顶着Perl的名号,败坏!

  Perl在国内的普及应该很大程度归功于Learning
 Perl第四版的翻译,初看此书惊为天物。以及Linux的普及,流行时间跟Linux进入中国差不多,九九年前后。但随着Python和Java普及,
 Perl渐入下风。

  在流行期间,BBS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,我当年混水木的,现在还不时去灌灌。

  感觉语言的流行必须有商业公司大力推动,或者创始人非常牛逼,忽悠能力超好。

 On Friday, August 22, 2014, Yisong Zhen zhenyis...@gmail.com wrote:

  以下内容会在我的blog 
 http://blog.sciencenet.cn/u/zhenyisong上发表,有历史知情者或者提供其他线索的人士,请与
 我联系。


  Perl作为一种计算机语言,早在1987年由美国人Larry Wall创建。这段历史以及Larry
 的个人自传都可以从维基百科得到。随后的阶段,荷兰人Rossum(1989)创建了Python。加拿大人Gosling(1990)创建了Java
 。日本人松本行弘(1995)年创建Ruby。丹麦人Lerdorf(1995)创建了PHP。之前,Ritchie和Thompson(1971
 )创建了C语言,也就是我在大学从谭浩强那本书学到的。中国 人至今还在不停地学习各种语言。

 Perl在业界的流行程度有比较,最近的RedMonk ranking的排名是第11位,勉强在第一方阵吧。RedMonk的样本主要采集于
 GitHub和Stackoverflow。当然,有可能出现样本偏差,例如Github更注重新的语言,而早期的Perl或者Java都放在
 Sourceforge上面,Stackoverflow则反映的更多的是语言的技术难度。此外,黑客经常使用的技
 术、公司招募的条件、相关计算机语言的书籍销量以及GOOGLE的查询频率,这些都能体现目前计算机语言的“流行”程度。 
 总之,Perl的趋势是在下滑,而且有脱离第一方阵的倾向,这个结论可以
 参考TIOBE-Index。Perl的最高点大约是2005年,随后开始下滑(目前来看,Java仍旧是排名靠前,C++和C是开发者和雇主的偏爱)。

 在中国,由于yahoo中国的退出,Perl似乎在国内衰落了。由于Perl语言的创造者Larry Wall来北京, PerlChina组织的最近
 一次讨论会大约有30人参加。有幸和老Larry合影。Larry认为Perl语言可以实施“freewill
 ”,这是哲学层面的比较。我的浅薄知识可能无法领会Larry的这个说法。毫无疑问,上帝具有“free will”,而对于人类,这个
 命题是否成立,目前仍存在争论。我目前是这么认为,曾经一种流行的CGI语言,被强有力的新挑战者替代。

 不过,我一直存疑的问题是,Perl是如何进入中国的?Larry在1987年将Perl1.0发布到comp.sources.misc新闻组,那时中国互联网还处于雏形,应该最早出现于中科院
 高能物理所。Perl4最后结束的时间是1994,1994年中国的互联网才与国际的互联网沟通。那时我才刚进入大 
 学。因此,Perl是最早在高校流传,还是业余的爱好者首先推广,是官方还是
 民间自发的选择?由于我的学识有限,所以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。但我粗浅的了解,Perl在中国的普及应该是民间自发的,没有学校和官方的组织和身
 影。而PerlChina组织应该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基石和探索。

 PerlChina实际上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民间缩影。它似乎成立于2001年冬天。有一名计算机语言爱好者Tsingson
 注册了现有的域名(不过,现在的域名持有者是Qiang,可以通过whois查询这段历史的遗迹)。我在采访PerlChina的诸位前辈的时候,我的一个问题就是:“什么时候想要建立
 一个PerlChina的组织?当时的动机是什么?”。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,
 现在也无法考证,也可能是时间久远,记忆的片段更加模糊,很难确切地描述当时的动机。但肯定的是,PerlChina是非盈利性机构,当然,每次
 PerlChina的大会,都有网络公司的慷慨解囊,或为之提供场地或免费提 供午餐。

 Perl-China曾经的站长,包括:chunzi,曾在2001-2003年主持Perlchina的站点管理工作。Chunzi
 退出管理后,目前从事的工作仍和Perl相关,在公司工作中仍然全面使用Perl语言开发、维护公司的项目。 Hoowa(网名)是2003-2004
 年参与PerlChina的站点管理的。Hoowa目前不再参与Perl的中国推广活动。目前他所在的公司也少部分利用Perl
 来完成一些项目。当然,他目前的工作与Perl的关系不大,这似乎是他完全退出PerlChina的原因之一。曾经的参与者:Nomas(2004年底
 -2010年),由于工作紧凑,所以辞去站长的职责,但工作中仍然用 
 到Perl。目前的维护者是Achilles。PerlChina站长的交接工作是自然而然的,没有特别的行政指令或者出于
 个人利益的诉求,这种自发的传承使得PerlChina的运行处于小众而稳定的状态。

 根据回忆,早期Perl的实践者包括:Boysss(?)四川省某工厂厂长,爱好写代码,曾在电脑报撰写文章。据chunzi回忆,他最早期接触Perl
 实际上是来自于boysss的翻译工作。6y6(六月六)翻译Perl的CGI文档。Netawk,福建省硬件工程师。花斑猪,Perl
 计数器的开发。华炼,曾在yahoo中国工作,开发网络商店;小林(斗牛士),全名林兴华,曾
 在瀛海威和锐讯工作过,曾参与移动互联网的开发;飞云小侠,据说毕业于北大,曾参与网络旅游。我想,早期实 践者的踪迹已经很难寻觅到了,Perl
 究竟是如何扩散的,很难找到源头。

 不过,我觉得类似于美 国篮球职业联赛,应该建立中国Perl名人堂,评价的唯一标准是对Perl的深层理解和应用。当然,我浅薄的知识还无法判断,有佛头
 著粪之嫌。在我的其启发下,我采访的其中几位PerlChina的站长提名了若干人,但是我随后的考虑,觉得这种方式不太
 妥当,我既不是江湖上的百晓生,也没有能力评价中国Perl的程序员。只能拾人牙慧,而且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。不 过,PerlChina
 应该有自己的名人堂,用以激励后来的Perl使用者,并向Perl发展起到重要贡献的程序员致敬。

 如果有更多的公司愿意 招聘Perl程序员,那么Perl的发展肯定是无可限量的。目前采用Perl作为开发工具的有这么几家大的公司,如英国广播公司(
 BBC),互联网电影资料库(IMDB),Craigslist等等。Quora上曾经有一个帖子是关于Perl有哪些大的公司使用。Vicky
 Brasseur在GitHub发布了一个数据库,用来搜集目前使用Perl的公司。国内我几乎不太了解。Achilles给我的一封信指出,目前 国
 内蓝汛、乐看网、音悦台、若比 邻、阿里、去哪儿、DeNA等在采用Perl语言,而PerlChina在此方面做得工作乏善可陈。我想,执着的兴趣和高位数的薪
 金,将绝对促进Perl在国内的发展和普及。现在Perl几乎边缘化了。



 对于历史的回顾,我对 于Perl在中国以及PerlChina的历史仍有很多疑点。比如,与台湾相比,Perl
 为什么没有在大陆地区发展起来(这个问题是chunzi提出的)?原因是什么?我们和欧美的差距具体在哪里?有哪
 些成功的经验可以移植?又有哪些中国本土的文化可以借用,从而通过PerlChina推动Perl在中国的发展?CPAN上有多少模块是大陆Perl
 爱好者提供的作品?下载量是多少?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和传奇人物应该在名人堂内以及如何界定这种遴选标 准?当然,还有很多细节有待考证,例如,
 PerlChina组织的全国性会议有几次?会议地点和人数?谁是赞助商?有 哪些人士参与会议的组织?有多少人通过PerlChina找到了工作?

 本文主要采访了PerlChina历史上的站长,根据他们的回忆并蒙许可将主要内容通过我的 博客发布。如有历史上的知情者,请一定联系我。





 附件-采访时的部分问题:

 为什么您将Perl的工作转移给别人,是放弃Perl在中国的推广了?

 您现在的工作是什么?还用Perl吗?还会关注Perl的发展吗?

 交接工作的原则是什么?

 你知道还有哪些官方或者是民间的Perl的推广计划吗?

 您能介绍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或者是传奇人物?

 Perl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?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?从高校开始还 是民间的网络高手?

 如何查询来自大陆地区贡献的CPAN的作品?

  --

 //---
 //   We have a hunger of the mind which asks for knowledge
 //   of all around us, and the more we gain, the more is
 //   our desire; the more we see, the more we are capable
 //   of seeing.

 //---
 @
 YiSong Zhen, Ph.D

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,
 Fuwai Hospital 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,
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,
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,
 Beijing 100037, Beilishilu 167
 P.R.China
 http://www.cardiosignal.org
 Tel: 

Re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
2014-09-04 文章 Yisong Zhen
我仔细地看了一下Higher Order Perl,肯定是背景知识不够,我无知地认为Morgan
Stanley只是一个人名。没想到这里还有些渊源。如您能再提供一些故事和Perl界的掌故,包括我能受惠很多。此外,据我的了解,amazon似乎对Perl是冷落了,不知道这里有没有目前在Amazon工作的同道,能否告知更多的内幕。


2014-08-26 20:34 GMT+08:00 Dongxu Ma dongxu...@gmail.com:

 说到商业公司的话,您漏掉了2家当初比较有名的:摩根士丹利和亚马逊。这两家公司是当初借着Perl5的流行把自己的公司IT搭建起来的。我在前者工作了7年,因为个人也爱好这门语言,对摩根士丹利里Perl5的发展情况也是蛮了解的,里面随处可见Perl的踪影。High
 Order
 Perl的序言里也阐述了Hildo代表大摩的帮助。大摩自从在上海落户开发中心以来,也在上海开辟了一部分和Perl相关的职位,间接推动了这门语言在国内的发展。最近公司还有在招聘这方面的职位。


 2014-08-25 16:04 GMT+08:00 Liu Yubao yubao@gmail.com:

 好怀旧。

 如果ParrotVM能火起来,这还是很好玩的,但感觉这货没啥指望的样子。Perl 6么,随它去吧。喜欢Perl的话Perl 5才是精髓,Perl
 6完全是另一个东西,可恨还顶着Perl的名号,败坏!

 Perl在国内的普及应该很大程度归功于Learning
 Perl第四版的翻译,初看此书惊为天物。以及Linux的普及,流行时间跟Linux进入中国差不多,九九年前后。但随着Python和Java普及,
 Perl渐入下风。

 在流行期间,BBS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,我当年混水木的,现在还不时去灌灌。

 感觉语言的流行必须有商业公司大力推动,或者创始人非常牛逼,忽悠能力超好。

 On Friday, August 22, 2014, Yisong Zhen zhenyis...@gmail.com wrote:

 以下内容会在我的blog http://blog.sciencenet.cn/u/zhenyisong
 上发表,有历史知情者或者提供其他线索的人士,请与我联系。


 Perl作为一种计算机语言,早在1987年由美国人Larry Wall创建。这段历史以及Larry
 的个人自传都可以从维基百科得到。随后的阶段,荷兰人Rossum(1989)创建了Python。加拿大人Gosling(1990)创建了Java
 。日本人松本行弘(1995)年创建Ruby。丹麦人Lerdorf(1995)创建了PHP。之前,Ritchie和Thompson(1971
 )创建了C语言,也就是我在大学从谭浩强那本书学到的。中国人至今还在不停地学习各种语言。

 Perl在业界的流行程度有比较,最近的RedMonk ranking的排名是第11位,勉强在第一方阵吧。RedMonk的样本主要采集于
 GitHub和Stackoverflow。当然,有可能出现样本偏差,例如Github更注重新的语言,而早期的Perl或者Java都放在
 Sourceforge上面,Stackoverflow
 则反映的更多的是语言的技术难度。此外,黑客经常使用的技术、公司招募的条件、相关计算机语言的书籍销量以及GOOGLE
 的查询频率,这些都能体现目前计算机语言的“流行”程度。总之,Perl的趋势是在下滑,而且有脱离第一方阵的倾向,这个结论可以参考
 TIOBE-Index。Perl的最高点大约是2005年,随后开始下滑(目前来看,Java仍旧是排名靠前,C++和C是开发者和雇主的偏爱)。

 在中国,由于yahoo中国的退出,Perl似乎在国内衰落了。由于Perl语言的创造者Larry Wall来北京, PerlChina
 组织的最近一次讨论会大约有30人参加。有幸和老Larry合影。Larry认为Perl语言可以实施“freewill
 ”,这是哲学层面的比较。我的浅薄知识可能无法领会Larry的这个说法。毫无疑问,上帝具有“free will
 ”,而对于人类,这个命题是否成立,目前仍存在争论。我目前是这么认为,曾经一种流行的CGI语言,被强有力的新挑战者替代。

 不过,我一直存疑的问题是,Perl是如何进入中国的?Larry在1987年将Perl1.0发布到comp.sources.misc
 新闻组,那时中国互联网还处于雏形,应该最早出现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。Perl4最后结束的时间是1994,1994
 年中国的互联网才与国际的互联网沟通。那时我才刚进入大学。因此,Perl
 是最早在高校流传,还是业余的爱好者首先推广,是官方还是民间自发的选择?由于我的学识有限,所以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。但我粗浅的了解,Perl
 在中国的普及应该是民间自发的,没有学校和官方的组织和身影。而PerlChina组织应该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基石和探索。

 PerlChina实际上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民间缩影。它似乎成立于2001年冬天。有一名计算机语言爱好者Tsingson
 注册了现有的域名(不过,现在的域名持有者是Qiang,可以通过whois查询这段历史的遗迹)。我在采访PerlChina
 的诸位前辈的时候,我的一个问题就是:“什么时候想要建立一个PerlChina
 的组织?当时的动机是什么?”。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,现在也无法考证,也可能是时间久远,记忆的片段更加模糊,很难确切地描述当时的动机。但肯定的是,
 PerlChina是非盈利性机构,当然,每次PerlChina的大会,都有网络公司的慷慨解囊,或为之提供场地或免费提供午餐。

 Perl-China曾经的站长,包括:chunzi,曾在2001-2003年主持Perlchina的站点管理工作。Chunzi
 退出管理后,目前从事的工作仍和Perl相关,在公司工作中仍然全面使用Perl语言开发、维护公司的项目。 Hoowa(网名)是2003-2004
 年参与PerlChina的站点管理的。Hoowa目前不再参与Perl的中国推广活动。目前他所在的公司也少部分利用Perl
 来完成一些项目。当然,他目前的工作与Perl的关系不大,这似乎是他完全退出PerlChina的原因之一。曾经的参与者:Nomas(2004年底
 -2010年),由于工作紧凑,所以辞去站长的职责,但工作中仍然用到Perl。目前的维护者是Achilles。PerlChina
 站长的交接工作是自然而然的,没有特别的行政指令或者出于个人利益的诉求,这种自发的传承使得PerlChina的运行处于小众而稳定的状态。

 根据回忆,早期Perl的实践者包括:Boysss(?)四川省某工厂厂长,爱好写代码,曾在电脑报撰写文章。据chunzi回忆,他最早期接触Perl
 实际上是来自于boysss的翻译工作。6y6(六月六)翻译Perl的CGI文档。Netawk,福建省硬件工程师。花斑猪,Perl
 计数器的开发。华炼,曾在yahoo
 中国工作,开发网络商店;小林(斗牛士),全名林兴华,曾在瀛海威和锐讯工作过,曾参与移动互联网的开发;飞云小侠,据说毕业于北大,曾参与网络旅游。我想,早期实践者的踪迹已经很难寻觅到了,
 Perl究竟是如何扩散的,很难找到源头。

 不过,我觉得类似于美国篮球职业联赛,应该建立中国Perl名人堂,评价的唯一标准是对Perl
 的深层理解和应用。当然,我浅薄的知识还无法判断,有佛头著粪之嫌。在我的其启发下,我采访的其中几位PerlChina
 的站长提名了若干人,但是我随后的考虑,觉得这种方式不太妥当,我既不是江湖上的百晓生,也没有能力评价中国Perl
 的程序员。只能拾人牙慧,而且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。不过,PerlChina应该有自己的名人堂,用以激励后来的Perl使用者,并向Perl
 发展起到重要贡献的程序员致敬。

 如果有更多的公司愿意招聘Perl程序员,那么Perl的发展肯定是无可限量的。目前采用Perl作为开发工具的有这么几家大的公司,如英国广播公司(
 BBC),互联网电影资料库(IMDB),Craigslist等等。Quora上曾经有一个帖子是关于Perl有哪些大的公司使用。Vicky
 Brasseur在GitHub发布了一个数据库,用来搜集目前使用Perl的公司。国内我几乎不太了解。Achilles给我的一封信指出,目前 国内
 蓝汛、乐看网、音悦台、若比邻、阿里、去哪儿、DeNA等在采用Perl语言,而PerlChina
 在此方面做得工作乏善可陈。我想,执着的兴趣和高位数的薪金,将绝对促进Perl在国内的发展和普及。现在Perl几乎边缘化了。



 对于历史的回顾,我对于Perl在中国以及PerlChina的历史仍有很多疑点。比如,与台湾相比,Perl为什么没有在大陆地区发展起来(这个问题是
 chunzi提出的)?原因是什么?我们和欧美的差距具体在哪里?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移植?又有哪些中国本土的文化可以借用,从而通过
 PerlChina推动Perl在中国的发展?CPAN上有多少模块是大陆Perl爱好者提供的作品?下载量是多少?还有哪些Perl
 的前辈和传奇人物应该在名人堂内以及如何界定这种遴选标准?当然,还有很多细节有待考证,例如,PerlChina
 组织的全国性会议有几次?会议地点和人数?谁是赞助商?有哪些人士参与会议的组织?有多少人通过PerlChina找到了工作?

 本文主要采访了PerlChina历史上的站长,根据他们的回忆并蒙许可将主要内容通过我的博客发布。如有历史上的知情者,请一定联系我。





 附件-采访时的部分问题:

 为什么您将Perl的工作转移给别人,是放弃Perl在中国的推广了?

 您现在的工作是什么?还用Perl吗?还会关注Perl的发展吗?

 交接工作的原则是什么?

 你知道还有哪些官方或者是民间的Perl的推广计划吗?

 您能介绍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或者是传奇人物?

 Perl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?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?从高校开始还是民间的网络高手?

 如何查询来自大陆地区贡献的CPAN的作品?

 --

 //---
 //   We have a hunger of the mind which asks for knowledge
 //   of all around us, and the more we gain, the more is
 //   our desire; the more we see, the more we are capable
 //   of seeing.

 //---
 @
 YiSong Zhen, Ph.D

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,
 Fuwai Hospital 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,
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,
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,
 Beijing 100037, Beilishilu 167
 P.R.China
 http://www.cardiosignal.org
 Tel: 86-10-60866105 (lab)

 

Re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
2014-09-04 文章 Yisong Zhen
正在积极学习计算机领域的基本课程,希望能够欣赏诸位的杰出工作。目前不是娱乐性记者(娱记),只是希望能够推动Perl在中国的发展,顺带提高自己的薪金水平。呵呵。
有诸多遗漏,请大家积极发言。


2014-09-04 22:35 GMT+08:00 cnhack TNT cnhack...@gmail.com:

 fayland 发起并完成了好几次 perlchina advent,这个应该记录进去呢。


 2014-08-27 11:25 GMT+08:00 Achilles Xu formali...@gmail.com:

  不知道 livejournal 现在还用perl吗?它之前可是perl最大的推动者。它的mogilefs、memcached、
 perlbal等也是很著名的软件。


 于 14-8-26 下午8:34, Dongxu Ma 写道:

 说到商业公司的话,您漏掉了2家当初比较有名的:摩根士丹利和亚马逊。这两家公司是当初借着Perl5的流行
 把自己的公司IT搭建起来的。我在前者工作了7年,因为个人也爱好这门语言,对摩根士丹利里Perl5的发展情况也是蛮了解的,里面随处
 可见Perl的踪影。High Order
 Perl的序言里也阐述了Hildo代表大摩的帮助。大摩自从在上海落户开发中心以来,也在上海开辟了一部分和Perl相关的职位,间接推动了这门语言在
 国内的发展。最近公司还有在招聘这方面的职位。


 2014-08-25 16:04 GMT+08:00 Liu Yubao yubao@gmail.com:

 好怀旧。

  如果ParrotVM能火起来,这还是很好玩的,但感觉这货没啥指望的样子。Perl 6么,随它去吧。喜欢Perl的话Perl
 5才是精髓,Perl 6完全是另一个东西,可恨还顶着Perl的名号,败坏!

  Perl在国内的普及应该很大程度归功于Learning
 Perl第四版的翻译,初看此书惊为天物。以及Linux的普及,流行时间跟Linux进入中国差不多,九九年前后。但随着Python和Java普及,
 Perl渐入下风。

  在流行期间,BBS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,我当年混水木的,现在还不时去灌灌。

  感觉语言的流行必须有商业公司大力推动,或者创始人非常牛逼,忽悠能力超好。

 On Friday, August 22, 2014, Yisong Zhen zhenyis...@gmail.com wrote:

  以下内容会在我的blog 
 http://blog.sciencenet.cn/u/zhenyisong上发表,有历史知情者或者提供其他线索的人士,请与
 我联系。


  Perl作为一种计算机语言,早在1987年由美国人Larry Wall创建。这段历史以及Larry
 的个人自传都可以从维基百科得到。随后的阶段,荷兰人Rossum(1989)创建了Python。加拿大人Gosling(1990)创建了Java
 。日本人松本行弘(1995)年创建Ruby。丹麦人Lerdorf(1995)创建了PHP。之前,Ritchie和Thompson(1971
 )创建了C语言,也就是我在大学从谭浩强那本书学到的。中国 人至今还在不停地学习各种语言。

 Perl在业界的流行程度有比较,最近的RedMonk ranking的排名是第11位,勉强在第一方阵吧。RedMonk的样本主要采集于
 GitHub和Stackoverflow。当然,有可能出现样本偏差,例如Github更注重新的语言,而早期的Perl或者Java都放在
 Sourceforge上面,Stackoverflow则反映的更多的是语言的技术难度。此外,黑客经常使用的技
 术、公司招募的条件、相关计算机语言的书籍销量以及GOOGLE的查询频率,这些都能体现目前计算机语言的“流行”程度。 
 总之,Perl的趋势是在下滑,而且有脱离第一方阵的倾向,这个结论可以
 参考TIOBE-Index。Perl的最高点大约是2005年,随后开始下滑(目前来看,Java仍旧是排名靠前,C++和C
 是开发者和雇主的偏爱)。

 在中国,由于yahoo中国的退出,Perl似乎在国内衰落了。由于Perl语言的创造者Larry Wall来北京, PerlChina组织的最近
 一次讨论会大约有30人参加。有幸和老Larry合影。Larry认为Perl语言可以实施“freewill
 ”,这是哲学层面的比较。我的浅薄知识可能无法领会Larry的这个说法。毫无疑问,上帝具有“free will”,而对于人类,这个
 命题是否成立,目前仍存在争论。我目前是这么认为,曾经一种流行的CGI语言,被强有力的新挑战者替代。

 不过,我一直存疑的问题是,Perl是如何进入中国的?Larry在1987年将Perl1.0发布到comp.sources.misc新闻组,那时中国互联网还处于雏形,应该最早出现于中科院
 高能物理所。Perl4最后结束的时间是1994,1994年中国的互联网才与国际的互联网沟通。那时我才刚进入大 
 学。因此,Perl是最早在高校流传,还是业余的爱好者首先推广,是官方还是
 民间自发的选择?由于我的学识有限,所以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。但我粗浅的了解,Perl在中国的普及应该是民间自发的,没有学校和官方的组织和身
 影。而PerlChina组织应该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基石和探索。

 PerlChina实际上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民间缩影。它似乎成立于2001年冬天。有一名计算机语言爱好者Tsingson
 注册了现有的域名(不过,现在的域名持有者是Qiang,可以通过whois查询这段历史的遗迹)。我在采访PerlChina的诸位前辈的时候,我的一个问题就是:“什么时候想要建立
 一个PerlChina的组织?当时的动机是什么?”。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,
 现在也无法考证,也可能是时间久远,记忆的片段更加模糊,很难确切地描述当时的动机。但肯定的是,PerlChina是非盈利性机构,当然,每次
 PerlChina的大会,都有网络公司的慷慨解囊,或为之提供场地或免费提 供午餐。

 Perl-China曾经的站长,包括:chunzi,曾在2001-2003年主持Perlchina的站点管理工作。Chunzi
 退出管理后,目前从事的工作仍和Perl相关,在公司工作中仍然全面使用Perl语言开发、维护公司的项目。 Hoowa(网名)是2003-2004
 年参与PerlChina的站点管理的。Hoowa目前不再参与Perl的中国推广活动。目前他所在的公司也少部分利用Perl
 来完成一些项目。当然,他目前的工作与Perl的关系不大,这似乎是他完全退出PerlChina的原因之一。曾经的参与者:Nomas(2004年底
 -2010年),由于工作紧凑,所以辞去站长的职责,但工作中仍然用 
 到Perl。目前的维护者是Achilles。PerlChina站长的交接工作是自然而然的,没有特别的行政指令或者出于
 个人利益的诉求,这种自发的传承使得PerlChina的运行处于小众而稳定的状态。

 根据回忆,早期Perl的实践者包括:Boysss(?)四川省某工厂厂长,爱好写代码,曾在电脑报撰写文章。据chunzi回忆,他最早期接触
 Perl实际上是来自于boysss的翻译工作。6y6(六月六)翻译Perl的CGI文档。Netawk,福建省硬件工程师。花斑猪,Perl
 计数器的开发。华炼,曾在yahoo中国工作,开发网络商店;小林(斗牛士),全名林兴华,曾
 在瀛海威和锐讯工作过,曾参与移动互联网的开发;飞云小侠,据说毕业于北大,曾参与网络旅游。我想,早期实 践者的踪迹已经很难寻觅到了,Perl
 究竟是如何扩散的,很难找到源头。

 不过,我觉得类似于美 国篮球职业联赛,应该建立中国Perl名人堂,评价的唯一标准是对Perl的深层理解和应用。当然,我浅薄的知识还无法判断,有佛头
 著粪之嫌。在我的其启发下,我采访的其中几位PerlChina的站长提名了若干人,但是我随后的考虑,觉得这种方式不太
 妥当,我既不是江湖上的百晓生,也没有能力评价中国Perl的程序员。只能拾人牙慧,而且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。不 过,PerlChina
 应该有自己的名人堂,用以激励后来的Perl使用者,并向Perl发展起到重要贡献的程序员致敬。

 如果有更多的公司愿意 招聘Perl程序员,那么Perl的发展肯定是无可限量的。目前采用Perl
 作为开发工具的有这么几家大的公司,如英国广播公司(BBC),互联网电影资料库(IMDB),Craigslist等等。Quora
 上曾经有一个帖子是关于Perl有哪些大的公司使用。Vicky Brasseur在GitHub发布了一个数据库,用来搜集目前使用Perl
 的公司。国内我几乎不太了解。Achilles给我的一封信指出,目前 国 内蓝汛、乐看网、音悦台、若比 邻、阿里、去哪儿、DeNA等在采用
 Perl语言,而PerlChina在此方面做得工作乏善可陈。我想,执着的兴趣和高位数的薪 金,将绝对促进Perl在国内的发展和普及。现在
 Perl几乎边缘化了。



 对于历史的回顾,我对 于Perl在中国以及PerlChina的历史仍有很多疑点。比如,与台湾相比,Perl
 为什么没有在大陆地区发展起来(这个问题是chunzi提出的)?原因是什么?我们和欧美的差距具体在哪里?有哪
 些成功的经验可以移植?又有哪些中国本土的文化可以借用,从而通过PerlChina推动Perl在中国的发展?CPAN上有多少模块是大陆Perl
 爱好者提供的作品?下载量是多少?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和传奇人物应该在名人堂内以及如何界定这种遴选标 准?当然,还有很多细节有待考证,例如,
 PerlChina组织的全国性会议有几次?会议地点和人数?谁是赞助商?有 哪些人士参与会议的组织?有多少人通过PerlChina找到了工作?

 本文主要采访了PerlChina历史上的站长,根据他们的回忆并蒙许可将主要内容通过我的 博客发布。如有历史上的知情者,请一定联系我。





 附件-采访时的部分问题:

 为什么您将Perl的工作转移给别人,是放弃Perl在中国的推广了?

 您现在的工作是什么?还用Perl吗?还会关注Perl的发展吗?

 交接工作的原则是什么?

 你知道还有哪些官方或者是民间的Perl的推广计划吗?

 您能介绍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或者是传奇人物?

 Perl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?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?从高校开始还 是民间的网络高手?

 如何查询来自大陆地区贡献的CPAN的作品?

  --

 //---
 //   We have a hunger of the mind which asks for knowledge
 //   of all around us, and the more we gain, the more is
 //   our desire; the more we see, the more we are capable
 //   of seeing.

 //---
 @
 YiSong Zhen, Ph.D

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,
 Fuwai Hospital  

Re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
2014-09-04 文章 chenlin rao
我是10年才开始学Perl的了。从我“比较新”的阅读得到的知识看,Booking.com应该是对Perl5赞助和招聘Perl程序员比较热心的互联网大公司了。不过它在国内的“缤客网”有没有招技术人员就不知道了。


在 2014年9月5日 下午12:07,Yisong Zhen zhenyis...@gmail.com写道:


 正在积极学习计算机领域的基本课程,希望能够欣赏诸位的杰出工作。目前不是娱乐性记者(娱记),只是希望能够推动Perl在中国的发展,顺带提高自己的薪金水平。呵呵。
 有诸多遗漏,请大家积极发言。


 2014-09-04 22:35 GMT+08:00 cnhack TNT cnhack...@gmail.com:

 fayland 发起并完成了好几次 perlchina advent,这个应该记录进去呢。


 2014-08-27 11:25 GMT+08:00 Achilles Xu formali...@gmail.com:

  不知道 livejournal 现在还用perl吗?它之前可是perl最大的推动者。它的mogilefs、memcached、
 perlbal等也是很著名的软件。


 于 14-8-26 下午8:34, Dongxu Ma 写道:

 说到商业公司的话,您漏掉了2家当初比较有名的:摩根士丹利和亚马逊。这两家公司是当初借着Perl5的流行
 把自己的公司IT搭建起来的。我在前者工作了7年,因为个人也爱好这门语言,对摩根士丹利里Perl5的发展情况也是蛮了解的,里面随处
 可见Perl的踪影。High Order
 Perl的序言里也阐述了Hildo代表大摩的帮助。大摩自从在上海落户开发中心以来,也在上海开辟了一部分和Perl相关的职位,间接推动了这门语言在
 国内的发展。最近公司还有在招聘这方面的职位。


 2014-08-25 16:04 GMT+08:00 Liu Yubao yubao@gmail.com:

 好怀旧。

  如果ParrotVM能火起来,这还是很好玩的,但感觉这货没啥指望的样子。Perl 6么,随它去吧。喜欢Perl的话Perl
 5才是精髓,Perl 6完全是另一个东西,可恨还顶着Perl的名号,败坏!

  Perl在国内的普及应该很大程度归功于Learning
 Perl第四版的翻译,初看此书惊为天物。以及Linux的普及,流行时间跟Linux进入中国差不多,九九年前后。但随着Python和Java普及,
 Perl渐入下风。

  在流行期间,BBS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,我当年混水木的,现在还不时去灌灌。

  感觉语言的流行必须有商业公司大力推动,或者创始人非常牛逼,忽悠能力超好。

 On Friday, August 22, 2014, Yisong Zhen zhenyis...@gmail.com wrote:

  以下内容会在我的blog 
 http://blog.sciencenet.cn/u/zhenyisong上发表,有历史知情者或者提供其他线索的人士,请与
 我联系。


  Perl作为一种计算机语言,早在1987年由美国人Larry Wall创建。这段历史以及Larry
 的个人自传都可以从维基百科得到。随后的阶段,荷兰人Rossum(1989)创建了Python。加拿大人Gosling(1990)创建了
 Java。日本人松本行弘(1995)年创建Ruby。丹麦人Lerdorf(1995)创建了PHP。之前,Ritchie和Thompson(
 1971)创建了C语言,也就是我在大学从谭浩强那本书学到的。中国 人至今还在不停地学习各种语言。

 Perl在业界的流行程度有比较,最近的RedMonk ranking的排名是第11位,勉强在第一方阵吧。RedMonk的样本主要采集于
 GitHub和Stackoverflow。当然,有可能出现样本偏差,例如Github更注重新的语言,而早期的Perl或者Java都放在
 Sourceforge上面,Stackoverflow则反映的更多的是语言的技术难度。此外,黑客经常使用的技
 术、公司招募的条件、相关计算机语言的书籍销量以及GOOGLE的查询频率,这些都能体现目前计算机语言的“流行”程度。 
 总之,Perl的趋势是在下滑,而且有脱离第一方阵的倾向,这个结论可以
 参考TIOBE-Index。Perl的最高点大约是2005年,随后开始下滑(目前来看,Java仍旧是排名靠前,C++和C
 是开发者和雇主的偏爱)。

 在中国,由于yahoo中国的退出,Perl似乎在国内衰落了。由于Perl语言的创造者Larry Wall来北京, PerlChina组织的最近
 一次讨论会大约有30人参加。有幸和老Larry合影。Larry认为Perl语言可以实施“freewill
 ”,这是哲学层面的比较。我的浅薄知识可能无法领会Larry的这个说法。毫无疑问,上帝具有“free will”,而对于人类,这个
 命题是否成立,目前仍存在争论。我目前是这么认为,曾经一种流行的CGI语言,被强有力的新挑战者替代。

 不过,我一直存疑的问题是,Perl是如何进入中国的?Larry在1987年将Perl1.0发布到comp.sources.misc新闻组,那时中国互联网还处于雏形,应该最早出现于中科院
 高能物理所。Perl4最后结束的时间是1994,1994年中国的互联网才与国际的互联网沟通。那时我才刚进入大 
 学。因此,Perl是最早在高校流传,还是业余的爱好者首先推广,是官方还是
 民间自发的选择?由于我的学识有限,所以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。但我粗浅的了解,Perl在中国的普及应该是民间自发的,没有学校和官方的组织和身
 影。而PerlChina组织应该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基石和探索。

 PerlChina实际上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民间缩影。它似乎成立于2001年冬天。有一名计算机语言爱好者Tsingson
 注册了现有的域名(不过,现在的域名持有者是Qiang,可以通过whois查询这段历史的遗迹)。我在采访PerlChina的诸位前辈的时候,我的一个问题就是:“什么时候想要建立
 一个PerlChina的组织?当时的动机是什么?”。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,
 现在也无法考证,也可能是时间久远,记忆的片段更加模糊,很难确切地描述当时的动机。但肯定的是,PerlChina是非盈利性机构,当然,每次
 PerlChina的大会,都有网络公司的慷慨解囊,或为之提供场地或免费提 供午餐。

 Perl-China曾经的站长,包括:chunzi,曾在2001-2003年主持Perlchina的站点管理工作。Chunzi
 退出管理后,目前从事的工作仍和Perl相关,在公司工作中仍然全面使用Perl语言开发、维护公司的项目。 Hoowa(网名)是
 2003-2004年参与PerlChina的站点管理的。Hoowa目前不再参与Perl的中国推广活动。目前他所在的公司也少部分利用Perl
 来完成一些项目。当然,他目前的工作与Perl的关系不大,这似乎是他完全退出PerlChina的原因之一。曾经的参与者:Nomas(2004
 年底-2010年),由于工作紧凑,所以辞去站长的职责,但工作中仍然用 
 到Perl。目前的维护者是Achilles。PerlChina站长的交接工作是自然而然的,没有特别的行政指令或者出于
 个人利益的诉求,这种自发的传承使得PerlChina的运行处于小众而稳定的状态。

 根据回忆,早期Perl的实践者包括:Boysss(?)四川省某工厂厂长,爱好写代码,曾在电脑报撰写文章。据chunzi回忆,他最早期接触
 Perl实际上是来自于boysss的翻译工作。6y6(六月六)翻译Perl的CGI文档。Netawk,福建省硬件工程师。花斑猪,Perl
 计数器的开发。华炼,曾在yahoo中国工作,开发网络商店;小林(斗牛士),全名林兴华,曾
 在瀛海威和锐讯工作过,曾参与移动互联网的开发;飞云小侠,据说毕业于北大,曾参与网络旅游。我想,早期实 践者的踪迹已经很难寻觅到了,Perl
 究竟是如何扩散的,很难找到源头。

 不过,我觉得类似于美 国篮球职业联赛,应该建立中国Perl名人堂,评价的唯一标准是对Perl的深层理解和应用。当然,我浅薄的知识还无法判断,有佛头
 著粪之嫌。在我的其启发下,我采访的其中几位PerlChina的站长提名了若干人,但是我随后的考虑,觉得这种方式不太
 妥当,我既不是江湖上的百晓生,也没有能力评价中国Perl的程序员。只能拾人牙慧,而且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。不 过,PerlChina
 应该有自己的名人堂,用以激励后来的Perl使用者,并向Perl发展起到重要贡献的程序员致敬。

 如果有更多的公司愿意 招聘Perl程序员,那么Perl的发展肯定是无可限量的。目前采用Perl
 作为开发工具的有这么几家大的公司,如英国广播公司(BBC),互联网电影资料库(IMDB),Craigslist等等。Quora
 上曾经有一个帖子是关于Perl有哪些大的公司使用。Vicky Brasseur在GitHub发布了一个数据库,用来搜集目前使用Perl
 的公司。国内我几乎不太了解。Achilles给我的一封信指出,目前 国 内蓝汛、乐看网、音悦台、若比 邻、阿里、去哪儿、DeNA等在采用
 Perl语言,而PerlChina在此方面做得工作乏善可陈。我想,执着的兴趣和高位数的薪 金,将绝对促进Perl在国内的发展和普及。现在
 Perl几乎边缘化了。



 对于历史的回顾,我对 于Perl在中国以及PerlChina的历史仍有很多疑点。比如,与台湾相比,Perl
 为什么没有在大陆地区发展起来(这个问题是chunzi提出的)?原因是什么?我们和欧美的差距具体在哪里?有哪
 些成功的经验可以移植?又有哪些中国本土的文化可以借用,从而通过PerlChina推动Perl在中国的发展?CPAN上有多少模块是大陆Perl
 爱好者提供的作品?下载量是多少?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和传奇人物应该在名人堂内以及如何界定这种遴选标 准?当然,还有很多细节有待考证,例如,
 PerlChina组织的全国性会议有几次?会议地点和人数?谁是赞助商?有 哪些人士参与会议的组织?有多少人通过PerlChina找到了工作?

 本文主要采访了PerlChina历史上的站长,根据他们的回忆并蒙许可将主要内容通过我的 博客发布。如有历史上的知情者,请一定联系我。





 附件-采访时的部分问题:

 为什么您将Perl的工作转移给别人,是放弃Perl在中国的推广了?

 您现在的工作是什么?还用Perl吗?还会关注Perl的发展吗?

 交接工作的原则是什么?

 你知道还有哪些官方或者是民间的Perl的推广计划吗?

 您能介绍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或者是传奇人物?

 Perl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?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?从高校开始还 是民间的网络高手?

 如何查询来自大陆地区贡献的CPAN的作品?

  --

 //---
 //   We have a hunger of the mind which asks for knowledge
 //   of all around us, and the more we gain, the more is
 //   our desire; the more we see, the more we are capable
 //   of seeing.

 

Re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
2014-08-26 文章 Dongxu Ma
说到商业公司的话,您漏掉了2家当初比较有名的:摩根士丹利和亚马逊。这两家公司是当初借着Perl5的流行把自己的公司IT搭建起来的。我在前者工作了7年,因为个人也爱好这门语言,对摩根士丹利里Perl5的发展情况也是蛮了解的,里面随处可见Perl的踪影。High
Order
Perl的序言里也阐述了Hildo代表大摩的帮助。大摩自从在上海落户开发中心以来,也在上海开辟了一部分和Perl相关的职位,间接推动了这门语言在国内的发展。最近公司还有在招聘这方面的职位。


2014-08-25 16:04 GMT+08:00 Liu Yubao yubao@gmail.com:

 好怀旧。

 如果ParrotVM能火起来,这还是很好玩的,但感觉这货没啥指望的样子。Perl 6么,随它去吧。喜欢Perl的话Perl 5才是精髓,Perl
 6完全是另一个东西,可恨还顶着Perl的名号,败坏!

 Perl在国内的普及应该很大程度归功于Learning
 Perl第四版的翻译,初看此书惊为天物。以及Linux的普及,流行时间跟Linux进入中国差不多,九九年前后。但随着Python和Java普及,
 Perl渐入下风。

 在流行期间,BBS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,我当年混水木的,现在还不时去灌灌。

 感觉语言的流行必须有商业公司大力推动,或者创始人非常牛逼,忽悠能力超好。

 On Friday, August 22, 2014, Yisong Zhen zhenyis...@gmail.com wrote:

 以下内容会在我的blog http://blog.sciencenet.cn/u/zhenyisong
 上发表,有历史知情者或者提供其他线索的人士,请与我联系。


 Perl作为一种计算机语言,早在1987年由美国人Larry Wall创建。这段历史以及Larry
 的个人自传都可以从维基百科得到。随后的阶段,荷兰人Rossum(1989)创建了Python。加拿大人Gosling(1990)创建了Java
 。日本人松本行弘(1995)年创建Ruby。丹麦人Lerdorf(1995)创建了PHP。之前,Ritchie和Thompson(1971)创建了
 C语言,也就是我在大学从谭浩强那本书学到的。中国人至今还在不停地学习各种语言。

 Perl在业界的流行程度有比较,最近的RedMonk ranking的排名是第11位,勉强在第一方阵吧。RedMonk的样本主要采集于GitHub
 和Stackoverflow。当然,有可能出现样本偏差,例如Github更注重新的语言,而早期的Perl或者Java都放在Sourceforge
 上面,Stackoverflow则反映的更多的是语言的技术难度。此外,黑客经常使用的技术、公司招募的条件、相关计算机语言的书籍销量以及GOOGLE
 的查询频率,这些都能体现目前计算机语言的“流行”程度。总之,Perl的趋势是在下滑,而且有脱离第一方阵的倾向,这个结论可以参考
 TIOBE-Index。Perl的最高点大约是2005年,随后开始下滑(目前来看,Java仍旧是排名靠前,C++和C是开发者和雇主的偏爱)。

 在中国,由于yahoo中国的退出,Perl似乎在国内衰落了。由于Perl语言的创造者Larry Wall来北京, PerlChina
 组织的最近一次讨论会大约有30人参加。有幸和老Larry合影。Larry认为Perl语言可以实施“freewill
 ”,这是哲学层面的比较。我的浅薄知识可能无法领会Larry的这个说法。毫无疑问,上帝具有“free will
 ”,而对于人类,这个命题是否成立,目前仍存在争论。我目前是这么认为,曾经一种流行的CGI语言,被强有力的新挑战者替代。

 不过,我一直存疑的问题是,Perl是如何进入中国的?Larry在1987年将Perl1.0发布到comp.sources.misc
 新闻组,那时中国互联网还处于雏形,应该最早出现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。Perl4最后结束的时间是1994,1994
 年中国的互联网才与国际的互联网沟通。那时我才刚进入大学。因此,Perl
 是最早在高校流传,还是业余的爱好者首先推广,是官方还是民间自发的选择?由于我的学识有限,所以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。但我粗浅的了解,Perl
 在中国的普及应该是民间自发的,没有学校和官方的组织和身影。而PerlChina组织应该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基石和探索。

 PerlChina实际上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民间缩影。它似乎成立于2001年冬天。有一名计算机语言爱好者Tsingson
 注册了现有的域名(不过,现在的域名持有者是Qiang,可以通过whois查询这段历史的遗迹)。我在采访PerlChina
 的诸位前辈的时候,我的一个问题就是:“什么时候想要建立一个PerlChina
 的组织?当时的动机是什么?”。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,现在也无法考证,也可能是时间久远,记忆的片段更加模糊,很难确切地描述当时的动机。但肯定的是,
 PerlChina是非盈利性机构,当然,每次PerlChina的大会,都有网络公司的慷慨解囊,或为之提供场地或免费提供午餐。

 Perl-China曾经的站长,包括:chunzi,曾在2001-2003年主持Perlchina的站点管理工作。Chunzi
 退出管理后,目前从事的工作仍和Perl相关,在公司工作中仍然全面使用Perl语言开发、维护公司的项目。 Hoowa(网名)是2003-2004
 年参与PerlChina的站点管理的。Hoowa目前不再参与Perl的中国推广活动。目前他所在的公司也少部分利用Perl
 来完成一些项目。当然,他目前的工作与Perl的关系不大,这似乎是他完全退出PerlChina的原因之一。曾经的参与者:Nomas(2004年底
 -2010年),由于工作紧凑,所以辞去站长的职责,但工作中仍然用到Perl。目前的维护者是Achilles。PerlChina
 站长的交接工作是自然而然的,没有特别的行政指令或者出于个人利益的诉求,这种自发的传承使得PerlChina的运行处于小众而稳定的状态。

 根据回忆,早期Perl的实践者包括:Boysss(?)四川省某工厂厂长,爱好写代码,曾在电脑报撰写文章。据chunzi回忆,他最早期接触Perl
 实际上是来自于boysss的翻译工作。6y6(六月六)翻译Perl的CGI文档。Netawk,福建省硬件工程师。花斑猪,Perl
 计数器的开发。华炼,曾在yahoo
 中国工作,开发网络商店;小林(斗牛士),全名林兴华,曾在瀛海威和锐讯工作过,曾参与移动互联网的开发;飞云小侠,据说毕业于北大,曾参与网络旅游。我想,早期实践者的踪迹已经很难寻觅到了,
 Perl究竟是如何扩散的,很难找到源头。

 不过,我觉得类似于美国篮球职业联赛,应该建立中国Perl名人堂,评价的唯一标准是对Perl
 的深层理解和应用。当然,我浅薄的知识还无法判断,有佛头著粪之嫌。在我的其启发下,我采访的其中几位PerlChina
 的站长提名了若干人,但是我随后的考虑,觉得这种方式不太妥当,我既不是江湖上的百晓生,也没有能力评价中国Perl
 的程序员。只能拾人牙慧,而且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。不过,PerlChina应该有自己的名人堂,用以激励后来的Perl使用者,并向Perl
 发展起到重要贡献的程序员致敬。

 如果有更多的公司愿意招聘Perl程序员,那么Perl的发展肯定是无可限量的。目前采用Perl作为开发工具的有这么几家大的公司,如英国广播公司(
 BBC),互联网电影资料库(IMDB),Craigslist等等。Quora上曾经有一个帖子是关于Perl有哪些大的公司使用。Vicky
 Brasseur在GitHub发布了一个数据库,用来搜集目前使用Perl的公司。国内我几乎不太了解。Achilles给我的一封信指出,目前 国内
 蓝汛、乐看网、音悦台、若比邻、阿里、去哪儿、DeNA等在采用Perl语言,而PerlChina
 在此方面做得工作乏善可陈。我想,执着的兴趣和高位数的薪金,将绝对促进Perl在国内的发展和普及。现在Perl几乎边缘化了。



 对于历史的回顾,我对于Perl在中国以及PerlChina的历史仍有很多疑点。比如,与台湾相比,Perl为什么没有在大陆地区发展起来(这个问题是
 chunzi提出的)?原因是什么?我们和欧美的差距具体在哪里?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移植?又有哪些中国本土的文化可以借用,从而通过PerlChina
 推动Perl在中国的发展?CPAN上有多少模块是大陆Perl爱好者提供的作品?下载量是多少?还有哪些Perl
 的前辈和传奇人物应该在名人堂内以及如何界定这种遴选标准?当然,还有很多细节有待考证,例如,PerlChina
 组织的全国性会议有几次?会议地点和人数?谁是赞助商?有哪些人士参与会议的组织?有多少人通过PerlChina找到了工作?

 本文主要采访了PerlChina历史上的站长,根据他们的回忆并蒙许可将主要内容通过我的博客发布。如有历史上的知情者,请一定联系我。





 附件-采访时的部分问题:

 为什么您将Perl的工作转移给别人,是放弃Perl在中国的推广了?

 您现在的工作是什么?还用Perl吗?还会关注Perl的发展吗?

 交接工作的原则是什么?

 你知道还有哪些官方或者是民间的Perl的推广计划吗?

 您能介绍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或者是传奇人物?

 Perl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?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?从高校开始还是民间的网络高手?

 如何查询来自大陆地区贡献的CPAN的作品?

 --

 //---
 //   We have a hunger of the mind which asks for knowledge
 //   of all around us, and the more we gain, the more is
 //   our desire; the more we see, the more we are capable
 //   of seeing.

 //---
 @
 YiSong Zhen, Ph.D

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,
 Fuwai Hospital 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,
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,
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,
 Beijing 100037, Beilishilu 167
 P.R.China
 http://www.cardiosignal.org
 Tel: 86-10-60866105 (lab)

 @

 --
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“PerlChina Mongers 讨论组”论坛。
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perlchina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。
 

Re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
2014-08-25 文章 Liu Yubao
好怀旧。

如果ParrotVM能火起来,这还是很好玩的,但感觉这货没啥指望的样子。Perl 6么,随它去吧。喜欢Perl的话Perl 5才是精髓,Perl
6完全是另一个东西,可恨还顶着Perl的名号,败坏!

Perl在国内的普及应该很大程度归功于Learning
Perl第四版的翻译,初看此书惊为天物。以及Linux的普及,流行时间跟Linux进入中国差不多,九九年前后。但随着Python和Java普及,
Perl渐入下风。

在流行期间,BBS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,我当年混水木的,现在还不时去灌灌。

感觉语言的流行必须有商业公司大力推动,或者创始人非常牛逼,忽悠能力超好。

On Friday, August 22, 2014, Yisong Zhen zhenyis...@gmail.com wrote:

 以下内容会在我的blog http://blog.sciencenet.cn/u/zhenyisong
 上发表,有历史知情者或者提供其他线索的人士,请与我联系。


 Perl作为一种计算机语言,早在1987年由美国人Larry Wall创建。这段历史以及Larry的个人自传都可以从维基百科得到。随后的阶段,荷兰人
 Rossum(1989)创建了Python。加拿大人Gosling(1990)创建了Java。日本人松本行弘(1995)年创建Ruby。丹麦人
 Lerdorf(1995)创建了PHP。之前,Ritchie和Thompson(1971)创建了C
 语言,也就是我在大学从谭浩强那本书学到的。中国人至今还在不停地学习各种语言。

 Perl在业界的流行程度有比较,最近的RedMonk ranking的排名是第11位,勉强在第一方阵吧。RedMonk的样本主要采集于GitHub和
 Stackoverflow。当然,有可能出现样本偏差,例如Github更注重新的语言,而早期的Perl或者Java都放在Sourceforge上面,
 Stackoverflow则反映的更多的是语言的技术难度。此外,黑客经常使用的技术、公司招募的条件、相关计算机语言的书籍销量以及GOOGLE
 的查询频率,这些都能体现目前计算机语言的“流行”程度。总之,Perl的趋势是在下滑,而且有脱离第一方阵的倾向,这个结论可以参考TIOBE-Index
 。Perl的最高点大约是2005年,随后开始下滑(目前来看,Java仍旧是排名靠前,C++和C是开发者和雇主的偏爱)。

 在中国,由于yahoo中国的退出,Perl似乎在国内衰落了。由于Perl语言的创造者Larry Wall来北京, PerlChina
 组织的最近一次讨论会大约有30人参加。有幸和老Larry合影。Larry认为Perl语言可以实施“freewill
 ”,这是哲学层面的比较。我的浅薄知识可能无法领会Larry的这个说法。毫无疑问,上帝具有“free will
 ”,而对于人类,这个命题是否成立,目前仍存在争论。我目前是这么认为,曾经一种流行的CGI语言,被强有力的新挑战者替代。

 不过,我一直存疑的问题是,Perl是如何进入中国的?Larry在1987年将Perl1.0发布到comp.sources.misc
 新闻组,那时中国互联网还处于雏形,应该最早出现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。Perl4最后结束的时间是1994,1994
 年中国的互联网才与国际的互联网沟通。那时我才刚进入大学。因此,Perl
 是最早在高校流传,还是业余的爱好者首先推广,是官方还是民间自发的选择?由于我的学识有限,所以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。但我粗浅的了解,Perl
 在中国的普及应该是民间自发的,没有学校和官方的组织和身影。而PerlChina组织应该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基石和探索。

 PerlChina实际上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民间缩影。它似乎成立于2001年冬天。有一名计算机语言爱好者Tsingson
 注册了现有的域名(不过,现在的域名持有者是Qiang,可以通过whois查询这段历史的遗迹)。我在采访PerlChina
 的诸位前辈的时候,我的一个问题就是:“什么时候想要建立一个PerlChina
 的组织?当时的动机是什么?”。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,现在也无法考证,也可能是时间久远,记忆的片段更加模糊,很难确切地描述当时的动机。但肯定的是,
 PerlChina是非盈利性机构,当然,每次PerlChina的大会,都有网络公司的慷慨解囊,或为之提供场地或免费提供午餐。

 Perl-China曾经的站长,包括:chunzi,曾在2001-2003年主持Perlchina的站点管理工作。Chunzi
 退出管理后,目前从事的工作仍和Perl相关,在公司工作中仍然全面使用Perl语言开发、维护公司的项目。 Hoowa(网名)是2003-2004年参与
 PerlChina的站点管理的。Hoowa目前不再参与Perl的中国推广活动。目前他所在的公司也少部分利用Perl
 来完成一些项目。当然,他目前的工作与Perl的关系不大,这似乎是他完全退出PerlChina的原因之一。曾经的参与者:Nomas(2004年底
 -2010年),由于工作紧凑,所以辞去站长的职责,但工作中仍然用到Perl。目前的维护者是Achilles。PerlChina
 站长的交接工作是自然而然的,没有特别的行政指令或者出于个人利益的诉求,这种自发的传承使得PerlChina的运行处于小众而稳定的状态。

 根据回忆,早期Perl的实践者包括:Boysss(?)四川省某工厂厂长,爱好写代码,曾在电脑报撰写文章。据chunzi回忆,他最早期接触Perl
 实际上是来自于boysss的翻译工作。6y6(六月六)翻译Perl的CGI文档。Netawk,福建省硬件工程师。花斑猪,Perl
 计数器的开发。华炼,曾在yahoo
 中国工作,开发网络商店;小林(斗牛士),全名林兴华,曾在瀛海威和锐讯工作过,曾参与移动互联网的开发;飞云小侠,据说毕业于北大,曾参与网络旅游。我想,早期实践者的踪迹已经很难寻觅到了,
 Perl究竟是如何扩散的,很难找到源头。

 不过,我觉得类似于美国篮球职业联赛,应该建立中国Perl名人堂,评价的唯一标准是对Perl
 的深层理解和应用。当然,我浅薄的知识还无法判断,有佛头著粪之嫌。在我的其启发下,我采访的其中几位PerlChina
 的站长提名了若干人,但是我随后的考虑,觉得这种方式不太妥当,我既不是江湖上的百晓生,也没有能力评价中国Perl
 的程序员。只能拾人牙慧,而且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。不过,PerlChina应该有自己的名人堂,用以激励后来的Perl使用者,并向Perl
 发展起到重要贡献的程序员致敬。

 如果有更多的公司愿意招聘Perl程序员,那么Perl的发展肯定是无可限量的。目前采用Perl作为开发工具的有这么几家大的公司,如英国广播公司(BBC
 ),互联网电影资料库(IMDB),Craigslist等等。Quora上曾经有一个帖子是关于Perl有哪些大的公司使用。Vicky Brasseur
 在GitHub发布了一个数据库,用来搜集目前使用Perl的公司。国内我几乎不太了解。Achilles给我的一封信指出,目前 国内
 蓝汛、乐看网、音悦台、若比邻、阿里、去哪儿、DeNA等在采用Perl语言,而PerlChina
 在此方面做得工作乏善可陈。我想,执着的兴趣和高位数的薪金,将绝对促进Perl在国内的发展和普及。现在Perl几乎边缘化了。



 对于历史的回顾,我对于Perl在中国以及PerlChina的历史仍有很多疑点。比如,与台湾相比,Perl为什么没有在大陆地区发展起来(这个问题是
 chunzi提出的)?原因是什么?我们和欧美的差距具体在哪里?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移植?又有哪些中国本土的文化可以借用,从而通过PerlChina
 推动Perl在中国的发展?CPAN上有多少模块是大陆Perl爱好者提供的作品?下载量是多少?还有哪些Perl
 的前辈和传奇人物应该在名人堂内以及如何界定这种遴选标准?当然,还有很多细节有待考证,例如,PerlChina
 组织的全国性会议有几次?会议地点和人数?谁是赞助商?有哪些人士参与会议的组织?有多少人通过PerlChina找到了工作?

 本文主要采访了PerlChina历史上的站长,根据他们的回忆并蒙许可将主要内容通过我的博客发布。如有历史上的知情者,请一定联系我。





 附件-采访时的部分问题:

 为什么您将Perl的工作转移给别人,是放弃Perl在中国的推广了?

 您现在的工作是什么?还用Perl吗?还会关注Perl的发展吗?

 交接工作的原则是什么?

 你知道还有哪些官方或者是民间的Perl的推广计划吗?

 您能介绍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或者是传奇人物?

 Perl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?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?从高校开始还是民间的网络高手?

 如何查询来自大陆地区贡献的CPAN的作品?

 --

 //---
 //   We have a hunger of the mind which asks for knowledge
 //   of all around us, and the more we gain, the more is
 //   our desire; the more we see, the more we are capable
 //   of seeing.

 //---
 @
 YiSong Zhen, Ph.D

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,
 Fuwai Hospital 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,
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,
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,
 Beijing 100037, Beilishilu 167
 P.R.China
 http://www.cardiosignal.org
 Tel: 86-10-60866105 (lab)

 @

 --
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“PerlChina Mongers 讨论组”论坛。
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perlchina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
 javascript:_e(%7B%7D,'cvml','perlchina%2b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');
 。
 要发帖到此论坛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perlchina@googlegroups.com
 javascript:_e(%7B%7D,'cvml','perlchina@googlegroups.com');。
 通过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perlchina访问此论坛。
 要查看更多选项,请访问https://groups.google.com/d/optout。


-- 
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“PerlChina 

Re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
2014-08-22 文章 lei wang
写的不错。


在 2014年8月21日 下午9:40,兴陆 林 i...@lxl.cn写道:

 哈哈,微博、微信都是@小林。

 //任何高处,未有人间所不能达者,然而欲达目的,则不可不以决心和自信为之 -- 安徒生
 /* 1101110101101101110010101001 *\
林兴陆(@小林) 信恩科技 创始人
APP: HTTP://YY.XZ.CN
EMAIL: i...@lxl.cn
HOMEPAGE: http://linxinglu.com
MOBILE PHONE: +86.18601350410
QQ: 2888
WEBSITE: http://www.yes123.com
 \* 1101110101101101110010101001 */
 //Next Generation Toys - Mobile Learning and Edutainment


 --
 Date: Fri, 22 Aug 2014 12:39:07 +0800
 Subject: RE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 From: haido...@gmail.com
 To: perlchina@googlegroups.com


 微信上的小林吗,小弟海冬,没有想到这里相遇
 2014年8月22日 AM11:21于 兴陆 林 i...@lxl.cn写道:

 :)纠正一下

 小林(DoNews),全名林兴陆,曾在瀛海威和润迅工作过,……

 //任何高处,未有人间所不能达者,然而欲达目的,则不可不以决心和自信为之 -- 安徒生
 /* 1101110101101101110010101001 *\
林兴陆(@小林) 信恩科技 创始人
APP: HTTP://YY.XZ.CN
EMAIL: i...@lxl.cn
HOMEPAGE: http://linxinglu.com
MOBILE PHONE: +86.18601350410
QQ: 2888
WEBSITE: http://www.yes123.com
 \* 1101110101101101110010101001 */
 //Next Generation Toys - Mobile Learning and Edutainment


 --
 Date: Fri, 22 Aug 2014 09:58:05 +0800
 Subject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 From: zhenyis...@gmail.com
 To: perlchina@googlegroups.com

 以下内容会在我的blog http://blog.sciencenet.cn/u/zhenyisong
 上发表,有历史知情者或者提供其他线索的人士,请与我联系。


 Perl作为一种计算机语言,早在1987年由美国人Larry Wall创建。这段历史以及Larry的个人自传都可以从维基百科得到。随后的阶段,荷兰人
 Rossum(1989)创建了Python。加拿大人Gosling(1990)创建了Java。日本人松本行弘(1995)年创建Ruby。丹麦人
 Lerdorf(1995)创建了PHP。之前,Ritchie和Thompson(1971)创建了C
 语言,也就是我在大学从谭浩强那本书学到的。中国人至今还在不停地学习各种语言。

 Perl在业界的流行程度有比较,最近的RedMonk ranking的排名是第11位,勉强在第一方阵吧。RedMonk的样本主要采集于GitHub和
 Stackoverflow。当然,有可能出现样本偏差,例如Github更注重新的语言,而早期的Perl或者Java都放在Sourceforge上面,
 Stackoverflow则反映的更多的是语言的技术难度。此外,黑客经常使用的技术、公司招募的条件、相关计算机语言的书籍销量以及GOOGLE
 的查询频率,这些都能体现目前计算机语言的“流行”程度。总之,Perl的趋势是在下滑,而且有脱离第一方阵的倾向,这个结论可以参考TIOBE-Index
 。Perl的最高点大约是2005年,随后开始下滑(目前来看,Java仍旧是排名靠前,C++和C是开发者和雇主的偏爱)。

 在中国,由于yahoo中国的退出,Perl似乎在国内衰落了。由于Perl语言的创造者Larry Wall来北京, PerlChina
 组织的最近一次讨论会大约有30人参加。有幸和老Larry合影。Larry认为Perl语言可以实施“freewill
 ”,这是哲学层面的比较。我的浅薄知识可能无法领会Larry的这个说法。毫无疑问,上帝具有“free will
 ”,而对于人类,这个命题是否成立,目前仍存在争论。我目前是这么认为,曾经一种流行的CGI语言,被强有力的新挑战者替代。

 不过,我一直存疑的问题是,Perl是如何进入中国的?Larry在1987年将Perl1.0发布到comp.sources.misc
 新闻组,那时中国互联网还处于雏形,应该最早出现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。Perl4最后结束的时间是1994,1994
 年中国的互联网才与国际的互联网沟通。那时我才刚进入大学。因此,Perl
 是最早在高校流传,还是业余的爱好者首先推广,是官方还是民间自发的选择?由于我的学识有限,所以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。但我粗浅的了解,Perl
 在中国的普及应该是民间自发的,没有学校和官方的组织和身影。而PerlChina组织应该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基石和探索。

 PerlChina实际上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民间缩影。它似乎成立于2001年冬天。有一名计算机语言爱好者Tsingson
 注册了现有的域名(不过,现在的域名持有者是Qiang,可以通过whois查询这段历史的遗迹)。我在采访PerlChina
 的诸位前辈的时候,我的一个问题就是:“什么时候想要建立一个PerlChina
 的组织?当时的动机是什么?”。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,现在也无法考证,也可能是时间久远,记忆的片段更加模糊,很难确切地描述当时的动机。但肯定的是,
 PerlChina是非盈利性机构,当然,每次PerlChina的大会,都有网络公司的慷慨解囊,或为之提供场地或免费提供午餐。

 Perl-China曾经的站长,包括:chunzi,曾在2001-2003年主持Perlchina的站点管理工作。Chunzi
 退出管理后,目前从事的工作仍和Perl相关,在公司工作中仍然全面使用Perl语言开发、维护公司的项目。 Hoowa(网名)是2003-2004年参与
 PerlChina的站点管理的。Hoowa目前不再参与Perl的中国推广活动。目前他所在的公司也少部分利用Perl
 来完成一些项目。当然,他目前的工作与Perl的关系不大,这似乎是他完全退出PerlChina的原因之一。曾经的参与者:Nomas(2004年底
 -2010年),由于工作紧凑,所以辞去站长的职责,但工作中仍然用到Perl。目前的维护者是Achilles。PerlChina
 站长的交接工作是自然而然的,没有特别的行政指令或者出于个人利益的诉求,这种自发的传承使得PerlChina的运行处于小众而稳定的状态。

 根据回忆,早期Perl的实践者包括:Boysss(?)四川省某工厂厂长,爱好写代码,曾在电脑报撰写文章。据chunzi回忆,他最早期接触Perl
 实际上是来自于boysss的翻译工作。6y6(六月六)翻译Perl的CGI文档。Netawk,福建省硬件工程师。花斑猪,Perl
 计数器的开发。华炼,曾在yahoo
 中国工作,开发网络商店;小林(斗牛士),全名林兴华,曾在瀛海威和锐讯工作过,曾参与移动互联网的开发;飞云小侠,据说毕业于北大,曾参与网络旅游。我想,早期实践者的踪迹已经很难寻觅到了,
 Perl究竟是如何扩散的,很难找到源头。

 不过,我觉得类似于美国篮球职业联赛,应该建立中国Perl名人堂,评价的唯一标准是对Perl
 的深层理解和应用。当然,我浅薄的知识还无法判断,有佛头著粪之嫌。在我的其启发下,我采访的其中几位PerlChina
 的站长提名了若干人,但是我随后的考虑,觉得这种方式不太妥当,我既不是江湖上的百晓生,也没有能力评价中国Perl
 的程序员。只能拾人牙慧,而且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。不过,PerlChina应该有自己的名人堂,用以激励后来的Perl使用者,并向Perl
 发展起到重要贡献的程序员致敬。

 如果有更多的公司愿意招聘Perl程序员,那么Perl的发展肯定是无可限量的。目前采用Perl作为开发工具的有这么几家大的公司,如英国广播公司(BBC
 ),互联网电影资料库(IMDB),Craigslist等等。Quora上曾经有一个帖子是关于Perl有哪些大的公司使用。Vicky Brasseur
 在GitHub发布了一个数据库,用来搜集目前使用Perl的公司。国内我几乎不太了解。Achilles给我的一封信指出,目前 国内
 蓝汛、乐看网、音悦台、若比邻、阿里、去哪儿、DeNA等在采用Perl语言,而PerlChina
 在此方面做得工作乏善可陈。我想,执着的兴趣和高位数的薪金,将绝对促进Perl在国内的发展和普及。现在Perl几乎边缘化了。



 对于历史的回顾,我对于Perl在中国以及PerlChina的历史仍有很多疑点。比如,与台湾相比,Perl为什么没有在大陆地区发展起来(这个问题是
 chunzi提出的)?原因是什么?我们和欧美的差距具体在哪里?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移植?又有哪些中国本土的文化可以借用,从而通过PerlChina
 推动Perl在中国的发展?CPAN上有多少模块是大陆Perl爱好者提供的作品?下载量是多少?还有哪些Perl
 的前辈和传奇人物应该在名人堂内以及如何界定这种遴选标准?当然,还有很多细节有待考证,例如,PerlChina
 组织的全国性会议有几次?会议地点和人数?谁是赞助商?有哪些人士参与会议的组织?有多少人通过PerlChina找到了工作?

 本文主要采访了PerlChina历史上的站长,根据他们的回忆并蒙许可将主要内容通过我的博客发布。如有历史上的知情者,请一定联系我。





 附件-采访时的部分问题:

 为什么您将Perl的工作转移给别人,是放弃Perl在中国的推广了?

 您现在的工作是什么?还用Perl吗?还会关注Perl的发展吗?

 交接工作的原则是什么?

 你知道还有哪些官方或者是民间的Perl的推广计划吗?

 您能介绍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或者是传奇人物?

 Perl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?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?从高校开始还是民间的网络高手?

 如何查询来自大陆地区贡献的CPAN的作品?

 --

 //---
 //   We have a hunger of the mind which asks for knowledge
 //   of all around us, and the more we gain, the more is
 //   our desire; the more we see

Re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
2014-08-22 文章 胡 松涛
科普了很多知识,赞!

lei wang wanglei8...@gmail.com 於 2014/8/22 下午2:43 寫道:

 写的不错
 
 
 在 2014年8月21日 下午9:40,兴陆 林 i...@lxl.cn写道:
 哈哈,微博、微信都是@小林。
 
 //任何高处,未有人间所不能达者,然而欲达目的,则不可不以决心和自信为之 -- 安徒生
 /* 1101110101101101110010101001 *\
林兴陆(@小林) 信恩科技 创始人
APP: HTTP://YY.XZ.CN
EMAIL: i...@lxl.cn
HOMEPAGE: http://linxinglu.com
MOBILE PHONE: +86.18601350410
QQ: 2888
WEBSITE: http://www.yes123.com
 \* 1101110101101101110010101001 */
 //Next Generation Toys - Mobile Learning and Edutainment
 
 
 Date: Fri, 22 Aug 2014 12:39:07 +0800
 Subject: RE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 From: haido...@gmail.com
 To: perlchina@googlegroups.com
 
 
 微信上的小林吗,小弟海冬,没有想到这里相遇
 
 2014年8月22日 AM11:21于 兴陆 林 i...@lxl.cn写道:
 :)纠正一下
 小林(DoNews),全名林兴陆,曾在瀛海威和润迅工作过,……
 //任何高处,未有人间所不能达者,然而欲达目的,则不可不以决心和自信为之 -- 安徒生
 /* 1101110101101101110010101001 *\
林兴陆(@小林) 信恩科技 创始人
APP: HTTP://YY.XZ.CN
EMAIL: i...@lxl.cn
HOMEPAGE: http://linxinglu.com
MOBILE PHONE: +86.18601350410
QQ: 2888
WEBSITE: http://www.yes123.com
 \* 1101110101101101110010101001 */
 //Next Generation Toys - Mobile Learning and Edutainment
 
 
 Date: Fri, 22 Aug 2014 09:58:05 +0800
 Subject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 From: zhenyis...@gmail.com
 To: perlchina@googlegroups.com
 
 以下内容会在我的blog上发表,有历史知情者或者提供其他线索的人士,请与我联系。
 
 
 
 Perl作为一种计算机语言,早在1987年由美国人Larry 
 Wall创建。这段历史以及Larry的个人自传都可以从维基百科得到。随后的阶段,荷兰人Rossum(1989)创建了Python。加拿大人Gosling(1990)创建了Java。日本人松本行弘(1995)年创建Ruby。丹麦人Lerdorf(1995)创建了PHP。之前,Ritchie和Thompson(1971)创建了C语言,也就是我在大学从谭浩强那本书学到的。中国人至今还在不停地学习各种语言。
 
 Perl在业界的流行程度有比较,最近的RedMonk 
 ranking的排名是第11位,勉强在第一方阵吧。RedMonk的样本主要采集于GitHub和Stackoverflow。当然,有可能出现样本偏差,例如Github更注重新的语言,而早期的Perl或者Java都放在Sourceforge上面,Stackoverflow则反映的更多的是语言的技术难度。此外,黑客经常使用的技术、公司招募的条件、相关计算机语言的书籍销量以及GOOGLE的查询频率,这些都能体现目前计算机语言的“流行”程度。总之,Perl的趋势是在下滑,而且有脱离第一方阵的倾向,这个结论可以参考TIOBE-Index。Perl的最高点大约是2005年,随后开始下滑(目前来看,Java仍旧是排名靠前,C++和C是开发者和雇主的偏爱)。
 
 在中国,由于yahoo中国的退出,Perl似乎在国内衰落了。由于Perl语言的创造者Larry Wall来北京, 
 PerlChina组织的最近一次讨论会大约有30人参加。有幸和老Larry合影。Larry认为Perl语言可以实施“freewill”,这是哲学层面的比较。我的浅薄知识可能无法领会Larry的这个说法。毫无疑问,上帝具有“free
  will”,而对于人类,这个命题是否成立,目前仍存在争论。我目前是这么认为,曾经一种流行的CGI语言,被强有力的新挑战者替代。
 
 不过,我一直存疑的问题是,Perl是如何进入中国的?Larry在1987年将Perl1.0发布到comp.sources.misc新闻组,那时中国互联网还处于雏形,应该最早出现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。Perl4最后结束的时间是1994,1994年中国的互联网才与国际的互联网沟通。那时我才刚进入大学。因此,Perl是最早在高校流传,还是业余的爱好者首先推广,是官方还是民间自发的选择?由于我的学识有限,所以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。但我粗浅的了解,Perl在中国的普及应该是民间自发的,没有学校和官方的组织和身影。而PerlChina组织应该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基石和探索。
 
 PerlChina实际上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民间缩影。它似乎成立于2001年冬天。有一名计算机语言爱好者Tsingson注册了现有的域名(不过,现在的域名持有者是Qiang,可以通过whois查询这段历史的遗迹)。我在采访PerlChina的诸位前辈的时候,我的一个问题就是:“什么时候想要建立一个PerlChina的组织?当时的动机是什么?”。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,现在也无法考证,也可能是时间久远,记忆的片段更加模糊,很难确切地描述当时的动机。但肯定的是,PerlChina是非盈利性机构,当然,每次PerlChina的大会,都有网络公司的慷慨解囊,或为之提供场地或免费提供午餐。
 
 Perl-China曾经的站长,包括:chunzi,曾在2001-2003年主持Perlchina的站点管理工作。Chunzi退出管理后,目前从事的工作仍和Perl相关,在公司工作中仍然全面使用Perl语言开发、维护公司的项目。
  
 Hoowa(网名)是2003-2004年参与PerlChina的站点管理的。Hoowa目前不再参与Perl的中国推广活动。目前他所在的公司也少部分利用Perl来完成一些项目。当然,他目前的工作与Perl的关系不大,这似乎是他完全退出PerlChina的原因之一。曾经的参与者:Nomas(2004年底-2010年),由于工作紧凑,所以辞去站长的职责,但工作中仍然用到Perl。目前的维护者是Achilles。PerlChina站长的交接工作是自然而然的,没有特别的行政指令或者出于个人利益的诉求,这种自发的传承使得PerlChina的运行处于小众而稳定的状态。

 
 根据回忆,早期Perl的实践者包括:Boysss(?)四川省某工厂厂长,爱好写代码,曾在电脑报撰写文章。据chunzi回忆,他最早期接触Perl实际上是来自于boysss的翻译工作。6y6(六月六)翻译Perl的CGI文档。Netawk,福建省硬件工程师。花斑猪,Perl计数器的开发。华炼,曾在yahoo中国工作,开发网络商店;小林(斗牛士),全名林兴华,曾在瀛海威和锐讯工作过,曾参与移动互联网的开发;飞云小侠,据说毕业于北大,曾参与网络旅游。我想,早期实践者的踪迹已经很难寻觅到了,Perl究竟是如何扩散的,很难找到源头。
 
 不过,我觉得类似于美国篮球职业联赛,应该建立中国Perl名人堂,评价的唯一标准是对Perl的深层理解和应用。当然,我浅薄的知识还无法判断,有佛头著粪之嫌。在我的其启发下,我采访的其中几位PerlChina的站长提名了若干人,但是我随后的考虑,觉得这种方式不太妥当,我既不是江湖上的百晓生,也没有能力评价中国Perl的程序员。只能拾人牙慧,而且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。不过,PerlChina应该有自己的名人堂,用以激励后来的Perl使用者,并向Perl发展起到重要贡献的程序员致敬。
 
 如果有更多的公司愿意招聘Perl程序员,那么Perl的发展肯定是无可限量的。目前采用Perl作为开发工具的有这么几家大的公司,如英国广播公司(BBC),互联网电影资料库(IMDB),Craigslist等等。Quora上曾经有一个帖子是关于Perl有哪些大的公司使用。Vicky
  Brasseur在GitHub发布了一个数据库,用来搜集目前使用Perl的公司。国内我几乎不太了解。Achilles给我的一封信指出,目前 
 国内蓝汛、乐看网、音悦台、若比邻、阿里、去哪儿、DeNA等在采用Perl语言,而PerlChina在此方面做得工作乏善可陈。我想,执着的兴趣和高位数的薪金,将绝对促进Perl在国内的发展和普及。现在Perl几乎边缘化了。
 
  
 对于历史的回顾,我对于Perl在中国以及PerlChina的历史仍有很多疑点。比如,与台湾相比,Perl为什么没有在大陆地区发展起来(这个问题是chunzi提出的)?原因是什么?我们和欧美的差距具体在哪里?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移植?又有哪些中国本土的文化可以借用,从而通过PerlChina推动Perl在中国的发展?CPAN上有多少模块是大陆Perl爱好者提供的作品?下载量是多少?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和传奇人物应该在名人堂内以及如何界定这种遴选标准?当然,还有很多细节有待考证,例如,PerlChina组织的全国性会议有几次?会议地点和人数?谁是赞助商?有哪些人士参与会议的组织?有多少人通过PerlChina找到了工作?
 
 本文主要采访了PerlChina历史上的站长,根据他们的回忆并蒙许可将主要内容通过我的博客发布。如有历史上的知情者,请一定联系我。
 
  
  
 附件-采访时的部分问题:
 
 为什么您将Perl的工作转移给别人,是放弃Perl在中国的推广了?
 
 您现在的工作是什么?还用Perl吗?还会关注Perl的发展吗?
 
 交接工作的原则是什么?
 
 你知道还有哪些官方或者是民间的Perl的推广计划吗?
 
 您能介绍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或者是传奇人物?
 
 Perl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?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?从高校开始还是民间的网络高手?
 
 如何查询来自大陆地区贡献的CPAN的作品?
 
 
 -- 
 //---
 //   We have a hunger of the mind which asks for knowledge
 //   of all around us, and the more we gain, the more is
 //   our desire; the more we see, the more we are capable
 //   of seeing

Re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
2014-08-22 文章 smallfish
原来春桑(chunzi)这么早就混 Perl 圈了

--
smallfish http://chenxiaoyu.org


2014-08-22 14:43 GMT+08:00 lei wang wanglei8...@gmail.com:

 写的不错


 在 2014年8月21日 下午9:40,兴陆 林 i...@lxl.cn写道:

 哈哈,微博、微信都是@小林。

 //任何高处,未有人间所不能达者,然而欲达目的,则不可不以决心和自信为之 -- 安徒生
 /* 1101110101101101110010101001 *\
林兴陆(@小林) 信恩科技 创始人
APP: HTTP://YY.XZ.CN
EMAIL: i...@lxl.cn
HOMEPAGE: http://linxinglu.com
MOBILE PHONE: +86.18601350410
QQ: 2888
WEBSITE: http://www.yes123.com
 \* 1101110101101101110010101001 */
 //Next Generation Toys - Mobile Learning and Edutainment


 --
 Date: Fri, 22 Aug 2014 12:39:07 +0800
 Subject: RE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 From: haido...@gmail.com
 To: perlchina@googlegroups.com


 微信上的小林吗,小弟海冬,没有想到这里相遇
 2014年8月22日 AM11:21于 兴陆 林 i...@lxl.cn写道:

 :)纠正一下

 小林(DoNews),全名林兴陆,曾在瀛海威和润迅工作过,……

 //任何高处,未有人间所不能达者,然而欲达目的,则不可不以决心和自信为之 -- 安徒生
 /* 1101110101101101110010101001 *\
林兴陆(@小林) 信恩科技 创始人
APP: HTTP://YY.XZ.CN
EMAIL: i...@lxl.cn
HOMEPAGE: http://linxinglu.com
MOBILE PHONE: +86.18601350410
QQ: 2888
WEBSITE: http://www.yes123.com
 \* 1101110101101101110010101001 */
 //Next Generation Toys - Mobile Learning and Edutainment


 --
 Date: Fri, 22 Aug 2014 09:58:05 +0800
 Subject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 From: zhenyis...@gmail.com
 To: perlchina@googlegroups.com

 以下内容会在我的blog http://blog.sciencenet.cn/u/zhenyisong
 上发表,有历史知情者或者提供其他线索的人士,请与我联系。


 Perl作为一种计算机语言,早在1987年由美国人Larry Wall创建。这段历史以及Larry
 的个人自传都可以从维基百科得到。随后的阶段,荷兰人Rossum(1989)创建了Python。加拿大人Gosling(1990)创建了Java
 。日本人松本行弘(1995)年创建Ruby。丹麦人Lerdorf(1995)创建了PHP。之前,Ritchie和Thompson(1971)创建了
 C语言,也就是我在大学从谭浩强那本书学到的。中国人至今还在不停地学习各种语言。

 Perl在业界的流行程度有比较,最近的RedMonk ranking的排名是第11位,勉强在第一方阵吧。RedMonk的样本主要采集于GitHub
 和Stackoverflow。当然,有可能出现样本偏差,例如Github更注重新的语言,而早期的Perl或者Java都放在Sourceforge
 上面,Stackoverflow则反映的更多的是语言的技术难度。此外,黑客经常使用的技术、公司招募的条件、相关计算机语言的书籍销量以及GOOGLE
 的查询频率,这些都能体现目前计算机语言的“流行”程度。总之,Perl的趋势是在下滑,而且有脱离第一方阵的倾向,这个结论可以参考
 TIOBE-Index。Perl的最高点大约是2005年,随后开始下滑(目前来看,Java仍旧是排名靠前,C++和C是开发者和雇主的偏爱)。

 在中国,由于yahoo中国的退出,Perl似乎在国内衰落了。由于Perl语言的创造者Larry Wall来北京, PerlChina
 组织的最近一次讨论会大约有30人参加。有幸和老Larry合影。Larry认为Perl语言可以实施“freewill
 ”,这是哲学层面的比较。我的浅薄知识可能无法领会Larry的这个说法。毫无疑问,上帝具有“free will
 ”,而对于人类,这个命题是否成立,目前仍存在争论。我目前是这么认为,曾经一种流行的CGI语言,被强有力的新挑战者替代。

 不过,我一直存疑的问题是,Perl是如何进入中国的?Larry在1987年将Perl1.0发布到comp.sources.misc
 新闻组,那时中国互联网还处于雏形,应该最早出现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。Perl4最后结束的时间是1994,1994
 年中国的互联网才与国际的互联网沟通。那时我才刚进入大学。因此,Perl
 是最早在高校流传,还是业余的爱好者首先推广,是官方还是民间自发的选择?由于我的学识有限,所以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。但我粗浅的了解,Perl
 在中国的普及应该是民间自发的,没有学校和官方的组织和身影。而PerlChina组织应该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基石和探索。

 PerlChina实际上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民间缩影。它似乎成立于2001年冬天。有一名计算机语言爱好者Tsingson
 注册了现有的域名(不过,现在的域名持有者是Qiang,可以通过whois查询这段历史的遗迹)。我在采访PerlChina
 的诸位前辈的时候,我的一个问题就是:“什么时候想要建立一个PerlChina
 的组织?当时的动机是什么?”。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,现在也无法考证,也可能是时间久远,记忆的片段更加模糊,很难确切地描述当时的动机。但肯定的是,
 PerlChina是非盈利性机构,当然,每次PerlChina的大会,都有网络公司的慷慨解囊,或为之提供场地或免费提供午餐。

 Perl-China曾经的站长,包括:chunzi,曾在2001-2003年主持Perlchina的站点管理工作。Chunzi
 退出管理后,目前从事的工作仍和Perl相关,在公司工作中仍然全面使用Perl语言开发、维护公司的项目。 Hoowa(网名)是2003-2004
 年参与PerlChina的站点管理的。Hoowa目前不再参与Perl的中国推广活动。目前他所在的公司也少部分利用Perl
 来完成一些项目。当然,他目前的工作与Perl的关系不大,这似乎是他完全退出PerlChina的原因之一。曾经的参与者:Nomas(2004年底
 -2010年),由于工作紧凑,所以辞去站长的职责,但工作中仍然用到Perl。目前的维护者是Achilles。PerlChina
 站长的交接工作是自然而然的,没有特别的行政指令或者出于个人利益的诉求,这种自发的传承使得PerlChina的运行处于小众而稳定的状态。

 根据回忆,早期Perl的实践者包括:Boysss(?)四川省某工厂厂长,爱好写代码,曾在电脑报撰写文章。据chunzi回忆,他最早期接触Perl
 实际上是来自于boysss的翻译工作。6y6(六月六)翻译Perl的CGI文档。Netawk,福建省硬件工程师。花斑猪,Perl
 计数器的开发。华炼,曾在yahoo
 中国工作,开发网络商店;小林(斗牛士),全名林兴华,曾在瀛海威和锐讯工作过,曾参与移动互联网的开发;飞云小侠,据说毕业于北大,曾参与网络旅游。我想,早期实践者的踪迹已经很难寻觅到了,
 Perl究竟是如何扩散的,很难找到源头。

 不过,我觉得类似于美国篮球职业联赛,应该建立中国Perl名人堂,评价的唯一标准是对Perl
 的深层理解和应用。当然,我浅薄的知识还无法判断,有佛头著粪之嫌。在我的其启发下,我采访的其中几位PerlChina
 的站长提名了若干人,但是我随后的考虑,觉得这种方式不太妥当,我既不是江湖上的百晓生,也没有能力评价中国Perl
 的程序员。只能拾人牙慧,而且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。不过,PerlChina应该有自己的名人堂,用以激励后来的Perl使用者,并向Perl
 发展起到重要贡献的程序员致敬。

 如果有更多的公司愿意招聘Perl程序员,那么Perl的发展肯定是无可限量的。目前采用Perl作为开发工具的有这么几家大的公司,如英国广播公司(
 BBC),互联网电影资料库(IMDB),Craigslist等等。Quora上曾经有一个帖子是关于Perl有哪些大的公司使用。Vicky
 Brasseur在GitHub发布了一个数据库,用来搜集目前使用Perl的公司。国内我几乎不太了解。Achilles给我的一封信指出,目前 国内
 蓝汛、乐看网、音悦台、若比邻、阿里、去哪儿、DeNA等在采用Perl语言,而PerlChina
 在此方面做得工作乏善可陈。我想,执着的兴趣和高位数的薪金,将绝对促进Perl在国内的发展和普及。现在Perl几乎边缘化了。



 对于历史的回顾,我对于Perl在中国以及PerlChina的历史仍有很多疑点。比如,与台湾相比,Perl为什么没有在大陆地区发展起来(这个问题是
 chunzi提出的)?原因是什么?我们和欧美的差距具体在哪里?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移植?又有哪些中国本土的文化可以借用,从而通过PerlChina
 推动Perl在中国的发展?CPAN上有多少模块是大陆Perl爱好者提供的作品?下载量是多少?还有哪些Perl
 的前辈和传奇人物应该在名人堂内以及如何界定这种遴选标准?当然,还有很多细节有待考证,例如,PerlChina
 组织的全国性会议有几次?会议地点和人数?谁是赞助商?有哪些人士参与会议的组织?有多少人通过PerlChina找到了工作?

 本文主要采访了PerlChina历史上的站长,根据他们的回忆并蒙许可将主要内容通过我的博客发布。如有历史上的知情者,请一定联系我。





 附件-采访时的部分问题:

 为什么您将Perl的工作转移给别人,是放弃Perl在中国的推广了?

 您现在的工作是什么?还用Perl吗?还会关注Perl的发展吗?

 交接工作的原则是什么?

 你知道还有哪些官方或者是民间的Perl的推广计划吗?

 您能介绍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或者是传奇人物?

 Perl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?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?从高校开始还是民间的网络高手?

 如何查询来自大陆地区贡献的CPAN的作品?

 --

 //---
 //   We have a hunger

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
2014-08-21 文章 Yisong Zhen
以下内容会在我的blog http://blog.sciencenet.cn/u/zhenyisong
上发表,有历史知情者或者提供其他线索的人士,请与我联系。


Perl作为一种计算机语言,早在1987年由美国人Larry Wall创建。这段历史以及Larry的个人自传都可以从维基百科得到。随后的阶段,荷兰人
Rossum(1989)创建了Python。加拿大人Gosling(1990)创建了Java。日本人松本行弘(1995)年创建Ruby。丹麦人
Lerdorf(1995)创建了PHP。之前,Ritchie和Thompson(1971)创建了C
语言,也就是我在大学从谭浩强那本书学到的。中国人至今还在不停地学习各种语言。

Perl在业界的流行程度有比较,最近的RedMonk ranking的排名是第11位,勉强在第一方阵吧。RedMonk的样本主要采集于GitHub和
Stackoverflow。当然,有可能出现样本偏差,例如Github更注重新的语言,而早期的Perl或者Java都放在Sourceforge上面,
Stackoverflow则反映的更多的是语言的技术难度。此外,黑客经常使用的技术、公司招募的条件、相关计算机语言的书籍销量以及GOOGLE
的查询频率,这些都能体现目前计算机语言的“流行”程度。总之,Perl的趋势是在下滑,而且有脱离第一方阵的倾向,这个结论可以参考TIOBE-Index。
Perl的最高点大约是2005年,随后开始下滑(目前来看,Java仍旧是排名靠前,C++和C是开发者和雇主的偏爱)。

在中国,由于yahoo中国的退出,Perl似乎在国内衰落了。由于Perl语言的创造者Larry Wall来北京, PerlChina
组织的最近一次讨论会大约有30人参加。有幸和老Larry合影。Larry认为Perl语言可以实施“freewill
”,这是哲学层面的比较。我的浅薄知识可能无法领会Larry的这个说法。毫无疑问,上帝具有“free will
”,而对于人类,这个命题是否成立,目前仍存在争论。我目前是这么认为,曾经一种流行的CGI语言,被强有力的新挑战者替代。

不过,我一直存疑的问题是,Perl是如何进入中国的?Larry在1987年将Perl1.0发布到comp.sources.misc
新闻组,那时中国互联网还处于雏形,应该最早出现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。Perl4最后结束的时间是1994,1994
年中国的互联网才与国际的互联网沟通。那时我才刚进入大学。因此,Perl
是最早在高校流传,还是业余的爱好者首先推广,是官方还是民间自发的选择?由于我的学识有限,所以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。但我粗浅的了解,Perl
在中国的普及应该是民间自发的,没有学校和官方的组织和身影。而PerlChina组织应该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基石和探索。

PerlChina实际上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民间缩影。它似乎成立于2001年冬天。有一名计算机语言爱好者Tsingson
注册了现有的域名(不过,现在的域名持有者是Qiang,可以通过whois查询这段历史的遗迹)。我在采访PerlChina
的诸位前辈的时候,我的一个问题就是:“什么时候想要建立一个PerlChina
的组织?当时的动机是什么?”。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,现在也无法考证,也可能是时间久远,记忆的片段更加模糊,很难确切地描述当时的动机。但肯定的是,
PerlChina是非盈利性机构,当然,每次PerlChina的大会,都有网络公司的慷慨解囊,或为之提供场地或免费提供午餐。

Perl-China曾经的站长,包括:chunzi,曾在2001-2003年主持Perlchina的站点管理工作。Chunzi
退出管理后,目前从事的工作仍和Perl相关,在公司工作中仍然全面使用Perl语言开发、维护公司的项目。 Hoowa(网名)是2003-2004年参与
PerlChina的站点管理的。Hoowa目前不再参与Perl的中国推广活动。目前他所在的公司也少部分利用Perl来完成一些项目。当然,他目前的工作与
Perl的关系不大,这似乎是他完全退出PerlChina的原因之一。曾经的参与者:Nomas(2004年底-2010
年),由于工作紧凑,所以辞去站长的职责,但工作中仍然用到Perl。目前的维护者是Achilles。PerlChina
站长的交接工作是自然而然的,没有特别的行政指令或者出于个人利益的诉求,这种自发的传承使得PerlChina的运行处于小众而稳定的状态。

根据回忆,早期Perl的实践者包括:Boysss(?)四川省某工厂厂长,爱好写代码,曾在电脑报撰写文章。据chunzi回忆,他最早期接触Perl
实际上是来自于boysss的翻译工作。6y6(六月六)翻译Perl的CGI文档。Netawk,福建省硬件工程师。花斑猪,Perl计数器的开发。华炼,曾在
yahoo
中国工作,开发网络商店;小林(斗牛士),全名林兴华,曾在瀛海威和锐讯工作过,曾参与移动互联网的开发;飞云小侠,据说毕业于北大,曾参与网络旅游。我想,早期实践者的踪迹已经很难寻觅到了,
Perl究竟是如何扩散的,很难找到源头。

不过,我觉得类似于美国篮球职业联赛,应该建立中国Perl名人堂,评价的唯一标准是对Perl
的深层理解和应用。当然,我浅薄的知识还无法判断,有佛头著粪之嫌。在我的其启发下,我采访的其中几位PerlChina
的站长提名了若干人,但是我随后的考虑,觉得这种方式不太妥当,我既不是江湖上的百晓生,也没有能力评价中国Perl
的程序员。只能拾人牙慧,而且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。不过,PerlChina应该有自己的名人堂,用以激励后来的Perl使用者,并向Perl
发展起到重要贡献的程序员致敬。

如果有更多的公司愿意招聘Perl程序员,那么Perl的发展肯定是无可限量的。目前采用Perl作为开发工具的有这么几家大的公司,如英国广播公司(BBC
),互联网电影资料库(IMDB),Craigslist等等。Quora上曾经有一个帖子是关于Perl有哪些大的公司使用。Vicky Brasseur在
GitHub发布了一个数据库,用来搜集目前使用Perl的公司。国内我几乎不太了解。Achilles给我的一封信指出,目前 国内
蓝汛、乐看网、音悦台、若比邻、阿里、去哪儿、DeNA等在采用Perl语言,而PerlChina
在此方面做得工作乏善可陈。我想,执着的兴趣和高位数的薪金,将绝对促进Perl在国内的发展和普及。现在Perl几乎边缘化了。



对于历史的回顾,我对于Perl在中国以及PerlChina的历史仍有很多疑点。比如,与台湾相比,Perl为什么没有在大陆地区发展起来(这个问题是
chunzi提出的)?原因是什么?我们和欧美的差距具体在哪里?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移植?又有哪些中国本土的文化可以借用,从而通过PerlChina推动
Perl在中国的发展?CPAN上有多少模块是大陆Perl爱好者提供的作品?下载量是多少?还有哪些Perl
的前辈和传奇人物应该在名人堂内以及如何界定这种遴选标准?当然,还有很多细节有待考证,例如,PerlChina
组织的全国性会议有几次?会议地点和人数?谁是赞助商?有哪些人士参与会议的组织?有多少人通过PerlChina找到了工作?

本文主要采访了PerlChina历史上的站长,根据他们的回忆并蒙许可将主要内容通过我的博客发布。如有历史上的知情者,请一定联系我。





附件-采访时的部分问题:

为什么您将Perl的工作转移给别人,是放弃Perl在中国的推广了?

您现在的工作是什么?还用Perl吗?还会关注Perl的发展吗?

交接工作的原则是什么?

你知道还有哪些官方或者是民间的Perl的推广计划吗?

您能介绍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或者是传奇人物?

Perl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?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?从高校开始还是民间的网络高手?

如何查询来自大陆地区贡献的CPAN的作品?

-- 
//---
//   We have a hunger of the mind which asks for knowledge
//   of all around us, and the more we gain, the more is
//   our desire; the more we see, the more we are capable
//   of seeing.
//---
@
YiSong Zhen, Ph.D

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,
Fuwai Hospital 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,
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,
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,
Beijing 100037, Beilishilu 167
P.R.China
http://www.cardiosignal.org
Tel: 86-10-60866105 (lab)
@

-- 
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“PerlChina Mongers 讨论组”论坛。
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perlchina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。
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perlchina@googlegroups.com。
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: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perlchina。
要查看更多选项,请访问 https://groups.google.com/d/optout。


Re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
2014-08-21 文章 Fayland Lam
For the Chinese CPAN Author, you can check
https://github.com/PerlChina/Acme-CPANAuthors-Chinese

if someone is not listed, let me know or send us a patch.

Thanks.

2014-08-22 9:58 GMT+08:00 Yisong Zhen zhenyis...@gmail.com:
 以下内容会在我的blog上发表,有历史知情者或者提供其他线索的人士,请与我联系。


 Perl作为一种计算机语言,早在1987年由美国人Larry
 Wall创建。这段历史以及Larry的个人自传都可以从维基百科得到。随后的阶段,荷兰人Rossum(1989)创建了Python。加拿大人Gosling(1990)创建了Java。日本人松本行弘(1995)年创建Ruby。丹麦人Lerdorf(1995)创建了PHP。之前,Ritchie和Thompson(1971)创建了C语言,也就是我在大学从谭浩强那本书学到的。中国人至今还在不停地学习各种语言。

 Perl在业界的流行程度有比较,最近的RedMonk
 ranking的排名是第11位,勉强在第一方阵吧。RedMonk的样本主要采集于GitHub和Stackoverflow。当然,有可能出现样本偏差,例如Github更注重新的语言,而早期的Perl或者Java都放在Sourceforge上面,Stackoverflow则反映的更多的是语言的技术难度。此外,黑客经常使用的技术、公司招募的条件、相关计算机语言的书籍销量以及GOOGLE的查询频率,这些都能体现目前计算机语言的“流行”程度。总之,Perl的趋势是在下滑,而且有脱离第一方阵的倾向,这个结论可以参考TIOBE-Index。Perl的最高点大约是2005年,随后开始下滑(目前来看,Java仍旧是排名靠前,C++和C是开发者和雇主的偏爱)。

 在中国,由于yahoo中国的退出,Perl似乎在国内衰落了。由于Perl语言的创造者Larry Wall来北京,
 PerlChina组织的最近一次讨论会大约有30人参加。有幸和老Larry合影。Larry认为Perl语言可以实施“freewill”,这是哲学层面的比较。我的浅薄知识可能无法领会Larry的这个说法。毫无疑问,上帝具有“free
 will”,而对于人类,这个命题是否成立,目前仍存在争论。我目前是这么认为,曾经一种流行的CGI语言,被强有力的新挑战者替代。

 不过,我一直存疑的问题是,Perl是如何进入中国的?Larry在1987年将Perl1.0发布到comp.sources.misc新闻组,那时中国互联网还处于雏形,应该最早出现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。Perl4最后结束的时间是1994,1994年中国的互联网才与国际的互联网沟通。那时我才刚进入大学。因此,Perl是最早在高校流传,还是业余的爱好者首先推广,是官方还是民间自发的选择?由于我的学识有限,所以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。但我粗浅的了解,Perl在中国的普及应该是民间自发的,没有学校和官方的组织和身影。而PerlChina组织应该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基石和探索。

 PerlChina实际上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民间缩影。它似乎成立于2001年冬天。有一名计算机语言爱好者Tsingson注册了现有的域名(不过,现在的域名持有者是Qiang,可以通过whois查询这段历史的遗迹)。我在采访PerlChina的诸位前辈的时候,我的一个问题就是:“什么时候想要建立一个PerlChina的组织?当时的动机是什么?”。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,现在也无法考证,也可能是时间久远,记忆的片段更加模糊,很难确切地描述当时的动机。但肯定的是,PerlChina是非盈利性机构,当然,每次PerlChina的大会,都有网络公司的慷慨解囊,或为之提供场地或免费提供午餐。

 Perl-China曾经的站长,包括:chunzi,曾在2001-2003年主持Perlchina的站点管理工作。Chunzi退出管理后,目前从事的工作仍和Perl相关,在公司工作中仍然全面使用Perl语言开发、维护公司的项目。
 Hoowa(网名)是2003-2004年参与PerlChina的站点管理的。Hoowa目前不再参与Perl的中国推广活动。目前他所在的公司也少部分利用Perl来完成一些项目。当然,他目前的工作与Perl的关系不大,这似乎是他完全退出PerlChina的原因之一。曾经的参与者:Nomas(2004年底-2010年),由于工作紧凑,所以辞去站长的职责,但工作中仍然用到Perl。目前的维护者是Achilles。PerlChina站长的交接工作是自然而然的,没有特别的行政指令或者出于个人利益的诉求,这种自发的传承使得PerlChina的运行处于小众而稳定的状态。

 根据回忆,早期Perl的实践者包括:Boysss(?)四川省某工厂厂长,爱好写代码,曾在电脑报撰写文章。据chunzi回忆,他最早期接触Perl实际上是来自于boysss的翻译工作。6y6(六月六)翻译Perl的CGI文档。Netawk,福建省硬件工程师。花斑猪,Perl计数器的开发。华炼,曾在yahoo中国工作,开发网络商店;小林(斗牛士),全名林兴华,曾在瀛海威和锐讯工作过,曾参与移动互联网的开发;飞云小侠,据说毕业于北大,曾参与网络旅游。我想,早期实践者的踪迹已经很难寻觅到了,Perl究竟是如何扩散的,很难找到源头。

 不过,我觉得类似于美国篮球职业联赛,应该建立中国Perl名人堂,评价的唯一标准是对Perl的深层理解和应用。当然,我浅薄的知识还无法判断,有佛头著粪之嫌。在我的其启发下,我采访的其中几位PerlChina的站长提名了若干人,但是我随后的考虑,觉得这种方式不太妥当,我既不是江湖上的百晓生,也没有能力评价中国Perl的程序员。只能拾人牙慧,而且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。不过,PerlChina应该有自己的名人堂,用以激励后来的Perl使用者,并向Perl发展起到重要贡献的程序员致敬。

 如果有更多的公司愿意招聘Perl程序员,那么Perl的发展肯定是无可限量的。目前采用Perl作为开发工具的有这么几家大的公司,如英国广播公司(BBC),互联网电影资料库(IMDB),Craigslist等等。Quora上曾经有一个帖子是关于Perl有哪些大的公司使用。Vicky
 Brasseur在GitHub发布了一个数据库,用来搜集目前使用Perl的公司。国内我几乎不太了解。Achilles给我的一封信指出,目前
 国内蓝汛、乐看网、音悦台、若比邻、阿里、去哪儿、DeNA等在采用Perl语言,而PerlChina在此方面做得工作乏善可陈。我想,执着的兴趣和高位数的薪金,将绝对促进Perl在国内的发展和普及。现在Perl几乎边缘化了。



 对于历史的回顾,我对于Perl在中国以及PerlChina的历史仍有很多疑点。比如,与台湾相比,Perl为什么没有在大陆地区发展起来(这个问题是chunzi提出的)?原因是什么?我们和欧美的差距具体在哪里?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移植?又有哪些中国本土的文化可以借用,从而通过PerlChina推动Perl在中国的发展?CPAN上有多少模块是大陆Perl爱好者提供的作品?下载量是多少?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和传奇人物应该在名人堂内以及如何界定这种遴选标准?当然,还有很多细节有待考证,例如,PerlChina组织的全国性会议有几次?会议地点和人数?谁是赞助商?有哪些人士参与会议的组织?有多少人通过PerlChina找到了工作?

 本文主要采访了PerlChina历史上的站长,根据他们的回忆并蒙许可将主要内容通过我的博客发布。如有历史上的知情者,请一定联系我。





 附件-采访时的部分问题:

 为什么您将Perl的工作转移给别人,是放弃Perl在中国的推广了?

 您现在的工作是什么?还用Perl吗?还会关注Perl的发展吗?

 交接工作的原则是什么?

 你知道还有哪些官方或者是民间的Perl的推广计划吗?

 您能介绍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或者是传奇人物?

 Perl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?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?从高校开始还是民间的网络高手?

 如何查询来自大陆地区贡献的CPAN的作品?


 --
 //---
 //   We have a hunger of the mind which asks for knowledge
 //   of all around us, and the more we gain, the more is
 //   our desire; the more we see, the more we are capable
 //   of seeing.
 //---
 @
 YiSong Zhen, Ph.D

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,
 Fuwai Hospital 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,
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,
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,
 Beijing 100037, Beilishilu 167
 P.R.China
 http://www.cardiosignal.org
 Tel: 86-10-60866105 (lab)
 @

 --
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“PerlChina Mongers 讨论组”论坛。
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perlchina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。
 要发帖到此论坛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perlchina@googlegroups.com。
 通过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perlchina访问此论坛。
 要查看更多选项,请访问https://groups.google.com/d/optout。



-- 
Fayland Lam // http://www.fayland.org/

-- 
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“PerlChina Mongers 讨论组”论坛。
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perlchina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。
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perlchina@googlegroups.com。
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: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perlchina。
要查看更多选项,请访问 https://groups.google.com/d/optout。


Re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
2014-08-21 文章 Yisong Zhen
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档案馆。


2014-08-22 10:01 GMT+08:00 Fayland Lam fayl...@gmail.com:

 For the Chinese CPAN Author, you can check
 https://github.com/PerlChina/Acme-CPANAuthors-Chinese

 if someone is not listed, let me know or send us a patch.

 Thanks.

 2014-08-22 9:58 GMT+08:00 Yisong Zhen zhenyis...@gmail.com:
  以下内容会在我的blog上发表,有历史知情者或者提供其他线索的人士,请与我联系。
 
 
  Perl作为一种计算机语言,早在1987年由美国人Larry
 
 Wall创建。这段历史以及Larry的个人自传都可以从维基百科得到。随后的阶段,荷兰人Rossum(1989)创建了Python。加拿大人Gosling(1990)创建了Java。日本人松本行弘(1995)年创建Ruby。丹麦人Lerdorf(1995)创建了PHP。之前,Ritchie和Thompson(1971)创建了C语言,也就是我在大学从谭浩强那本书学到的。中国人至今还在不停地学习各种语言。
 
  Perl在业界的流行程度有比较,最近的RedMonk
 
 ranking的排名是第11位,勉强在第一方阵吧。RedMonk的样本主要采集于GitHub和Stackoverflow。当然,有可能出现样本偏差,例如Github更注重新的语言,而早期的Perl或者Java都放在Sourceforge上面,Stackoverflow则反映的更多的是语言的技术难度。此外,黑客经常使用的技术、公司招募的条件、相关计算机语言的书籍销量以及GOOGLE的查询频率,这些都能体现目前计算机语言的“流行”程度。总之,Perl的趋势是在下滑,而且有脱离第一方阵的倾向,这个结论可以参考TIOBE-Index。Perl的最高点大约是2005年,随后开始下滑(目前来看,Java仍旧是排名靠前,C++和C是开发者和雇主的偏爱)。
 
  在中国,由于yahoo中国的退出,Perl似乎在国内衰落了。由于Perl语言的创造者Larry Wall来北京,
 
 PerlChina组织的最近一次讨论会大约有30人参加。有幸和老Larry合影。Larry认为Perl语言可以实施“freewill”,这是哲学层面的比较。我的浅薄知识可能无法领会Larry的这个说法。毫无疑问,上帝具有“free
  will”,而对于人类,这个命题是否成立,目前仍存在争论。我目前是这么认为,曾经一种流行的CGI语言,被强有力的新挑战者替代。
 
 
 不过,我一直存疑的问题是,Perl是如何进入中国的?Larry在1987年将Perl1.0发布到comp.sources.misc新闻组,那时中国互联网还处于雏形,应该最早出现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。Perl4最后结束的时间是1994,1994年中国的互联网才与国际的互联网沟通。那时我才刚进入大学。因此,Perl是最早在高校流传,还是业余的爱好者首先推广,是官方还是民间自发的选择?由于我的学识有限,所以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。但我粗浅的了解,Perl在中国的普及应该是民间自发的,没有学校和官方的组织和身影。而PerlChina组织应该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基石和探索。
 
 
 PerlChina实际上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民间缩影。它似乎成立于2001年冬天。有一名计算机语言爱好者Tsingson注册了现有的域名(不过,现在的域名持有者是Qiang,可以通过whois查询这段历史的遗迹)。我在采访PerlChina的诸位前辈的时候,我的一个问题就是:“什么时候想要建立一个PerlChina的组织?当时的动机是什么?”。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,现在也无法考证,也可能是时间久远,记忆的片段更加模糊,很难确切地描述当时的动机。但肯定的是,PerlChina是非盈利性机构,当然,每次PerlChina的大会,都有网络公司的慷慨解囊,或为之提供场地或免费提供午餐。
 
 
 Perl-China曾经的站长,包括:chunzi,曾在2001-2003年主持Perlchina的站点管理工作。Chunzi退出管理后,目前从事的工作仍和Perl相关,在公司工作中仍然全面使用Perl语言开发、维护公司的项目。
 
 Hoowa(网名)是2003-2004年参与PerlChina的站点管理的。Hoowa目前不再参与Perl的中国推广活动。目前他所在的公司也少部分利用Perl来完成一些项目。当然,他目前的工作与Perl的关系不大,这似乎是他完全退出PerlChina的原因之一。曾经的参与者:Nomas(2004年底-2010年),由于工作紧凑,所以辞去站长的职责,但工作中仍然用到Perl。目前的维护者是Achilles。PerlChina站长的交接工作是自然而然的,没有特别的行政指令或者出于个人利益的诉求,这种自发的传承使得PerlChina的运行处于小众而稳定的状态。
 
 
 根据回忆,早期Perl的实践者包括:Boysss(?)四川省某工厂厂长,爱好写代码,曾在电脑报撰写文章。据chunzi回忆,他最早期接触Perl实际上是来自于boysss的翻译工作。6y6(六月六)翻译Perl的CGI文档。Netawk,福建省硬件工程师。花斑猪,Perl计数器的开发。华炼,曾在yahoo中国工作,开发网络商店;小林(斗牛士),全名林兴华,曾在瀛海威和锐讯工作过,曾参与移动互联网的开发;飞云小侠,据说毕业于北大,曾参与网络旅游。我想,早期实践者的踪迹已经很难寻觅到了,Perl究竟是如何扩散的,很难找到源头。
 
 
 不过,我觉得类似于美国篮球职业联赛,应该建立中国Perl名人堂,评价的唯一标准是对Perl的深层理解和应用。当然,我浅薄的知识还无法判断,有佛头著粪之嫌。在我的其启发下,我采访的其中几位PerlChina的站长提名了若干人,但是我随后的考虑,觉得这种方式不太妥当,我既不是江湖上的百晓生,也没有能力评价中国Perl的程序员。只能拾人牙慧,而且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。不过,PerlChina应该有自己的名人堂,用以激励后来的Perl使用者,并向Perl发展起到重要贡献的程序员致敬。
 
 
 如果有更多的公司愿意招聘Perl程序员,那么Perl的发展肯定是无可限量的。目前采用Perl作为开发工具的有这么几家大的公司,如英国广播公司(BBC),互联网电影资料库(IMDB),Craigslist等等。Quora上曾经有一个帖子是关于Perl有哪些大的公司使用。Vicky
  Brasseur在GitHub发布了一个数据库,用来搜集目前使用Perl的公司。国内我几乎不太了解。Achilles给我的一封信指出,目前
 
 国内蓝汛、乐看网、音悦台、若比邻、阿里、去哪儿、DeNA等在采用Perl语言,而PerlChina在此方面做得工作乏善可陈。我想,执着的兴趣和高位数的薪金,将绝对促进Perl在国内的发展和普及。现在Perl几乎边缘化了。
 
 
 
 
 对于历史的回顾,我对于Perl在中国以及PerlChina的历史仍有很多疑点。比如,与台湾相比,Perl为什么没有在大陆地区发展起来(这个问题是chunzi提出的)?原因是什么?我们和欧美的差距具体在哪里?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移植?又有哪些中国本土的文化可以借用,从而通过PerlChina推动Perl在中国的发展?CPAN上有多少模块是大陆Perl爱好者提供的作品?下载量是多少?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和传奇人物应该在名人堂内以及如何界定这种遴选标准?当然,还有很多细节有待考证,例如,PerlChina组织的全国性会议有几次?会议地点和人数?谁是赞助商?有哪些人士参与会议的组织?有多少人通过PerlChina找到了工作?
 
  本文主要采访了PerlChina历史上的站长,根据他们的回忆并蒙许可将主要内容通过我的博客发布。如有历史上的知情者,请一定联系我。
 
 
 
 
 
  附件-采访时的部分问题:
 
  为什么您将Perl的工作转移给别人,是放弃Perl在中国的推广了?
 
  您现在的工作是什么?还用Perl吗?还会关注Perl的发展吗?
 
  交接工作的原则是什么?
 
  你知道还有哪些官方或者是民间的Perl的推广计划吗?
 
  您能介绍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或者是传奇人物?
 
  Perl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?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?从高校开始还是民间的网络高手?
 
  如何查询来自大陆地区贡献的CPAN的作品?
 
 
  --
 
 //---
  //   We have a hunger of the mind which asks for knowledge
  //   of all around us, and the more we gain, the more is
  //   our desire; the more we see, the more we are capable
  //   of seeing.
 
 //---
  @
  YiSong Zhen, Ph.D
 
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,
  Fuwai Hospital 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,
 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,
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,
  Beijing 100037, Beilishilu 167
  P.R.China
  http://www.cardiosignal.org
  Tel: 86-10-60866105 (lab)
 
 @
 
  --
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“PerlChina Mongers 讨论组”论坛。
 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perlchina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。
  要发帖到此论坛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perlchina@googlegroups.com。
  通过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perlchina访问此论坛。
  要查看更多选项,请访问https://groups.google.com/d/optout。



 --
 Fayland Lam // http://www.fayland.org/

 --
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“PerlChina Mongers 讨论组”论坛。
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perlchina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。
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perlchina@googlegroups.com。
 

RE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
2014-08-21 文章 兴陆 林
:)纠正一下小林(DoNews),全名林兴陆,曾在瀛海威和润迅工作过,……//任何高处,未有人间所不能达者,然而欲达目的,则不可不以决心和自信为之 -- 
安徒生/* 1101110101101101110010101001 *\   林兴陆(@小林) 信恩科技 创始人   
APP: HTTP://YY.XZ.CN   EMAIL: i...@lxl.cn   HOMEPAGE: http://linxinglu.com   
MOBILE PHONE: +86.18601350410   QQ: 2888   WEBSITE: http://www.yes123.com\* 
1101110101101101110010101001 *///Next Generation Toys - 
Mobile Learning and Edutainment


Date: Fri, 22 Aug 2014 09:58:05 +0800
Subject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From: zhenyis...@gmail.com
To: perlchina@googlegroups.com

以下内容会在我的blog上发表,有历史知情者或者提供其他线索的人士,请与我联系。

Perl作为一种计算机语言,早在1987年由美国人Larry
Wall创建。这段历史以及Larry的个人自传都可以从维基百科得到。随后的阶段,荷兰人Rossum(1989)创建了Python。加拿大人Gosling(1990)创建了Java。日本人松本行弘(1995)年创建Ruby。丹麦人Lerdorf(1995)创建了PHP。之前,Ritchie和Thompson(1971)创建了C语言,也就是我在大学从谭浩强那本书学到的。中国人至今还在不停地学习各种语言。


Perl在业界的流行程度有比较,最近的RedMonk
ranking的排名是第11位,勉强在第一方阵吧。RedMonk的样本主要采集于GitHub和Stackoverflow。当然,有可能出现样本偏差,例如Github更注重新的语言,而早期的Perl或者Java都放在Sourceforge上面,Stackoverflow则反映的更多的是语言的技术难度。此外,黑客经常使用的技术、公司招募的条件、相关计算机语言的书籍销量以及GOOGLE的查询频率,这些都能体现目前计算机语言的“流行”程度。总之,Perl的趋势是在下滑,而且有脱离第一方阵的倾向,这个结论可以参考TIOBE-Index。Perl的最高点大约是2005年,随后开始下滑(目前来看,Java仍旧是排名靠前,C++和C是开发者和雇主的偏爱)。


在中国,由于yahoo中国的退出,Perl似乎在国内衰落了。由于Perl语言的创造者Larry
Wall来北京, 
PerlChina组织的最近一次讨论会大约有30人参加。有幸和老Larry合影。Larry认为Perl语言可以实施“freewill”,这是哲学层面的比较。我的浅薄知识可能无法领会Larry的这个说法。毫无疑问,上帝具有“free
will”,而对于人类,这个命题是否成立,目前仍存在争论。我目前是这么认为,曾经一种流行的CGI语言,被强有力的新挑战者替代。


不过,我一直存疑的问题是,Perl是如何进入中国的?Larry在1987年将Perl1.0发布到comp.sources.misc新闻组,那时中国互联网还处于雏形,应该最早出现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。Perl4最后结束的时间是1994,1994年中国的互联网才与国际的互联网沟通。那时我才刚进入大学。因此,Perl是最早在高校流传,还是业余的爱好者首先推广,是官方还是民间自发的选择?由于我的学识有限,所以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。但我粗浅的了解,Perl在中国的普及应该是民间自发的,没有学校和官方的组织和身影。而PerlChina组织应该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基石和探索。


PerlChina实际上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民间缩影。它似乎成立于2001年冬天。有一名计算机语言爱好者Tsingson注册了现有的域名(不过,现在的域名持有者是Qiang,可以通过whois查询这段历史的遗迹)。我在采访PerlChina的诸位前辈的时候,我的一个问题就是:“什么时候想要建立一个PerlChina的组织?当时的动机是什么?”。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,现在也无法考证,也可能是时间久远,记忆的片段更加模糊,很难确切地描述当时的动机。但肯定的是,PerlChina是非盈利性机构,当然,每次PerlChina的大会,都有网络公司的慷慨解囊,或为之提供场地或免费提供午餐。


Perl-China曾经的站长,包括:chunzi,曾在2001-2003年主持Perlchina的站点管理工作。Chunzi退出管理后,目前从事的工作仍和Perl相关,在公司工作中仍然全面使用Perl语言开发、维护公司的项目。
Hoowa(网名)是2003-2004年参与PerlChina的站点管理的。Hoowa目前不再参与Perl的中国推广活动。目前他所在的公司也少部分利用Perl来完成一些项目。当然,他目前的工作与Perl的关系不大,这似乎是他完全退出PerlChina的原因之一。曾经的参与者:Nomas(2004年底-2010年),由于工作紧凑,所以辞去站长的职责,但工作中仍然用到Perl。目前的维护者是Achilles。PerlChina站长的交接工作是自然而然的,没有特别的行政指令或者出于个人利益的诉求,这种自发的传承使得PerlChina的运行处于小众而稳定的状态。



根据回忆,早期Perl的实践者包括:Boysss(?)四川省某工厂厂长,爱好写代码,曾在电脑报撰写文章。据chunzi回忆,他最早期接触Perl实际上是来自于boysss的翻译工作。6y6(六月六)翻译Perl的CGI文档。Netawk,福建省硬件工程师。花斑猪,Perl计数器的开发。华炼,曾在yahoo中国工作,开发网络商店;小林(斗牛士),全名林兴华,曾在瀛海威和锐讯工作过,曾参与移动互联网的开发;飞云小侠,据说毕业于北大,曾参与网络旅游。我想,早期实践者的踪迹已经很难寻觅到了,Perl究竟是如何扩散的,很难找到源头。


不过,我觉得类似于美国篮球职业联赛,应该建立中国Perl名人堂,评价的唯一标准是对Perl的深层理解和应用。当然,我浅薄的知识还无法判断,有佛头著粪之嫌。在我的其启发下,我采访的其中几位PerlChina的站长提名了若干人,但是我随后的考虑,觉得这种方式不太妥当,我既不是江湖上的百晓生,也没有能力评价中国Perl的程序员。只能拾人牙慧,而且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。不过,PerlChina应该有自己的名人堂,用以激励后来的Perl使用者,并向Perl发展起到重要贡献的程序员致敬。


如果有更多的公司愿意招聘Perl程序员,那么Perl的发展肯定是无可限量的。目前采用Perl作为开发工具的有这么几家大的公司,如英国广播公司(BBC),互联网电影资料库(IMDB),Craigslist等等。Quora上曾经有一个帖子是关于Perl有哪些大的公司使用。Vicky
Brasseur在GitHub发布了一个数据库,用来搜集目前使用Perl的公司。国内我几乎不太了解。Achilles给我的一封信指出,目前 
国内蓝汛、乐看网、音悦台、若比邻、阿里、去哪儿、DeNA等在采用Perl语言,而PerlChina在此方面做得工作乏善可陈。我想,执着的兴趣和高位数的薪金,将绝对促进Perl在国内的发展和普及。现在Perl几乎边缘化了。


 

对于历史的回顾,我对于Perl在中国以及PerlChina的历史仍有很多疑点。比如,与台湾相比,Perl为什么没有在大陆地区发展起来(这个问题是chunzi提出的)?原因是什么?我们和欧美的差距具体在哪里?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移植?又有哪些中国本土的文化可以借用,从而通过PerlChina推动Perl在中国的发展?CPAN上有多少模块是大陆Perl爱好者提供的作品?下载量是多少?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和传奇人物应该在名人堂内以及如何界定这种遴选标准?当然,还有很多细节有待考证,例如,PerlChina组织的全国性会议有几次?会议地点和人数?谁是赞助商?有哪些人士参与会议的组织?有多少人通过PerlChina找到了工作?


本文主要采访了PerlChina历史上的站长,根据他们的回忆并蒙许可将主要内容通过我的博客发布。如有历史上的知情者,请一定联系我。


 

 

附件-采访时的部分问题:


为什么您将Perl的工作转移给别人,是放弃Perl在中国的推广了?


您现在的工作是什么?还用Perl吗?还会关注Perl的发展吗?


交接工作的原则是什么?

你知道还有哪些官方或者是民间的Perl的推广计划吗?


您能介绍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或者是传奇人物?


Perl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?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?从高校开始还是民间的网络高手?


如何查询来自大陆地区贡献的CPAN的作品?

-- 
//---
//   We have a hunger of the mind which asks for knowledge
//   of all around us, and the more we gain, the more is

//   our desire; the more we see, the more we are capable
//   of seeing.
//---
@
YiSong Zhen, Ph.D

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,

Fuwai Hospital 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,
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,
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,
Beijing 100037, Beilishilu 167
P.R.China
http://www.cardiosignal.org

Tel: 86-10-60866105 (lab)
@






-- 

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“PerlChina Mongers 讨论组”论坛。

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perlchina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。

要发帖到此论坛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perlchina@googlegroups.com。

通过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perlchina访问此论坛。

要查看更多选项,请访问https://groups.google.com/d/optout。
  

-- 
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“PerlChina Mongers 讨论组”论坛。
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

RE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
2014-08-21 文章 haidong jia
微信上的小林吗,小弟海冬,没有想到这里相遇
2014年8月22日 AM11:21于 兴陆 林 i...@lxl.cn写道:

 :)纠正一下

 小林(DoNews),全名林兴陆,曾在瀛海威和润迅工作过,……

 //任何高处,未有人间所不能达者,然而欲达目的,则不可不以决心和自信为之 -- 安徒生
 /* 1101110101101101110010101001 *\
林兴陆(@小林) 信恩科技 创始人
APP: HTTP://YY.XZ.CN
EMAIL: i...@lxl.cn
HOMEPAGE: http://linxinglu.com
MOBILE PHONE: +86.18601350410
QQ: 2888
WEBSITE: http://www.yes123.com
 \* 1101110101101101110010101001 */
 //Next Generation Toys - Mobile Learning and Edutainment


 --
 Date: Fri, 22 Aug 2014 09:58:05 +0800
 Subject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 From: zhenyis...@gmail.com
 To: perlchina@googlegroups.com

 以下内容会在我的blog http://blog.sciencenet.cn/u/zhenyisong
 上发表,有历史知情者或者提供其他线索的人士,请与我联系。


 Perl作为一种计算机语言,早在1987年由美国人Larry Wall创建。这段历史以及Larry的个人自传都可以从维基百科得到。随后的阶段,荷兰人
 Rossum(1989)创建了Python。加拿大人Gosling(1990)创建了Java。日本人松本行弘(1995)年创建Ruby。丹麦人
 Lerdorf(1995)创建了PHP。之前,Ritchie和Thompson(1971)创建了C
 语言,也就是我在大学从谭浩强那本书学到的。中国人至今还在不停地学习各种语言。

 Perl在业界的流行程度有比较,最近的RedMonk ranking的排名是第11位,勉强在第一方阵吧。RedMonk的样本主要采集于GitHub和
 Stackoverflow。当然,有可能出现样本偏差,例如Github更注重新的语言,而早期的Perl或者Java都放在Sourceforge上面,
 Stackoverflow则反映的更多的是语言的技术难度。此外,黑客经常使用的技术、公司招募的条件、相关计算机语言的书籍销量以及GOOGLE
 的查询频率,这些都能体现目前计算机语言的“流行”程度。总之,Perl的趋势是在下滑,而且有脱离第一方阵的倾向,这个结论可以参考TIOBE-Index
 。Perl的最高点大约是2005年,随后开始下滑(目前来看,Java仍旧是排名靠前,C++和C是开发者和雇主的偏爱)。

 在中国,由于yahoo中国的退出,Perl似乎在国内衰落了。由于Perl语言的创造者Larry Wall来北京, PerlChina
 组织的最近一次讨论会大约有30人参加。有幸和老Larry合影。Larry认为Perl语言可以实施“freewill
 ”,这是哲学层面的比较。我的浅薄知识可能无法领会Larry的这个说法。毫无疑问,上帝具有“free will
 ”,而对于人类,这个命题是否成立,目前仍存在争论。我目前是这么认为,曾经一种流行的CGI语言,被强有力的新挑战者替代。

 不过,我一直存疑的问题是,Perl是如何进入中国的?Larry在1987年将Perl1.0发布到comp.sources.misc
 新闻组,那时中国互联网还处于雏形,应该最早出现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。Perl4最后结束的时间是1994,1994
 年中国的互联网才与国际的互联网沟通。那时我才刚进入大学。因此,Perl
 是最早在高校流传,还是业余的爱好者首先推广,是官方还是民间自发的选择?由于我的学识有限,所以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。但我粗浅的了解,Perl
 在中国的普及应该是民间自发的,没有学校和官方的组织和身影。而PerlChina组织应该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基石和探索。

 PerlChina实际上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民间缩影。它似乎成立于2001年冬天。有一名计算机语言爱好者Tsingson
 注册了现有的域名(不过,现在的域名持有者是Qiang,可以通过whois查询这段历史的遗迹)。我在采访PerlChina
 的诸位前辈的时候,我的一个问题就是:“什么时候想要建立一个PerlChina
 的组织?当时的动机是什么?”。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,现在也无法考证,也可能是时间久远,记忆的片段更加模糊,很难确切地描述当时的动机。但肯定的是,
 PerlChina是非盈利性机构,当然,每次PerlChina的大会,都有网络公司的慷慨解囊,或为之提供场地或免费提供午餐。

 Perl-China曾经的站长,包括:chunzi,曾在2001-2003年主持Perlchina的站点管理工作。Chunzi
 退出管理后,目前从事的工作仍和Perl相关,在公司工作中仍然全面使用Perl语言开发、维护公司的项目。 Hoowa(网名)是2003-2004年参与
 PerlChina的站点管理的。Hoowa目前不再参与Perl的中国推广活动。目前他所在的公司也少部分利用Perl
 来完成一些项目。当然,他目前的工作与Perl的关系不大,这似乎是他完全退出PerlChina的原因之一。曾经的参与者:Nomas(2004年底
 -2010年),由于工作紧凑,所以辞去站长的职责,但工作中仍然用到Perl。目前的维护者是Achilles。PerlChina
 站长的交接工作是自然而然的,没有特别的行政指令或者出于个人利益的诉求,这种自发的传承使得PerlChina的运行处于小众而稳定的状态。

 根据回忆,早期Perl的实践者包括:Boysss(?)四川省某工厂厂长,爱好写代码,曾在电脑报撰写文章。据chunzi回忆,他最早期接触Perl
 实际上是来自于boysss的翻译工作。6y6(六月六)翻译Perl的CGI文档。Netawk,福建省硬件工程师。花斑猪,Perl
 计数器的开发。华炼,曾在yahoo
 中国工作,开发网络商店;小林(斗牛士),全名林兴华,曾在瀛海威和锐讯工作过,曾参与移动互联网的开发;飞云小侠,据说毕业于北大,曾参与网络旅游。我想,早期实践者的踪迹已经很难寻觅到了,
 Perl究竟是如何扩散的,很难找到源头。

 不过,我觉得类似于美国篮球职业联赛,应该建立中国Perl名人堂,评价的唯一标准是对Perl
 的深层理解和应用。当然,我浅薄的知识还无法判断,有佛头著粪之嫌。在我的其启发下,我采访的其中几位PerlChina
 的站长提名了若干人,但是我随后的考虑,觉得这种方式不太妥当,我既不是江湖上的百晓生,也没有能力评价中国Perl
 的程序员。只能拾人牙慧,而且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。不过,PerlChina应该有自己的名人堂,用以激励后来的Perl使用者,并向Perl
 发展起到重要贡献的程序员致敬。

 如果有更多的公司愿意招聘Perl程序员,那么Perl的发展肯定是无可限量的。目前采用Perl作为开发工具的有这么几家大的公司,如英国广播公司(BBC
 ),互联网电影资料库(IMDB),Craigslist等等。Quora上曾经有一个帖子是关于Perl有哪些大的公司使用。Vicky Brasseur
 在GitHub发布了一个数据库,用来搜集目前使用Perl的公司。国内我几乎不太了解。Achilles给我的一封信指出,目前 国内
 蓝汛、乐看网、音悦台、若比邻、阿里、去哪儿、DeNA等在采用Perl语言,而PerlChina
 在此方面做得工作乏善可陈。我想,执着的兴趣和高位数的薪金,将绝对促进Perl在国内的发展和普及。现在Perl几乎边缘化了。



 对于历史的回顾,我对于Perl在中国以及PerlChina的历史仍有很多疑点。比如,与台湾相比,Perl为什么没有在大陆地区发展起来(这个问题是
 chunzi提出的)?原因是什么?我们和欧美的差距具体在哪里?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移植?又有哪些中国本土的文化可以借用,从而通过PerlChina
 推动Perl在中国的发展?CPAN上有多少模块是大陆Perl爱好者提供的作品?下载量是多少?还有哪些Perl
 的前辈和传奇人物应该在名人堂内以及如何界定这种遴选标准?当然,还有很多细节有待考证,例如,PerlChina
 组织的全国性会议有几次?会议地点和人数?谁是赞助商?有哪些人士参与会议的组织?有多少人通过PerlChina找到了工作?

 本文主要采访了PerlChina历史上的站长,根据他们的回忆并蒙许可将主要内容通过我的博客发布。如有历史上的知情者,请一定联系我。





 附件-采访时的部分问题:

 为什么您将Perl的工作转移给别人,是放弃Perl在中国的推广了?

 您现在的工作是什么?还用Perl吗?还会关注Perl的发展吗?

 交接工作的原则是什么?

 你知道还有哪些官方或者是民间的Perl的推广计划吗?

 您能介绍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或者是传奇人物?

 Perl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?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?从高校开始还是民间的网络高手?

 如何查询来自大陆地区贡献的CPAN的作品?

 --

 //---
 //   We have a hunger of the mind which asks for knowledge
 //   of all around us, and the more we gain, the more is
 //   our desire; the more we see, the more we are capable
 //   of seeing.

 //---
 @
 YiSong Zhen, Ph.D

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,
 Fuwai Hospital 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,
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,
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,
 Beijing 100037, Beilishilu 167
 P.R.China
 http://www.cardiosignal.org
 Tel: 86-10-60866105 (lab)

 @

 --
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“PerlChina Mongers 讨论组”论坛。
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perlchina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。
 要发帖到此论坛

RE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
2014-08-21 文章 兴陆 林
哈哈,微博、微信都是@小林。
//任何高处,未有人间所不能达者,然而欲达目的,则不可不以决心和自信为之 -- 安徒生/* 
1101110101101101110010101001 *\   林兴陆(@小林) 信恩科技 创始人   APP: 
HTTP://YY.XZ.CN   EMAIL: i...@lxl.cn   HOMEPAGE: http://linxinglu.com   MOBILE 
PHONE: +86.18601350410   QQ: 2888   WEBSITE: http://www.yes123.com\* 
1101110101101101110010101001 *///Next Generation Toys - 
Mobile Learning and Edutainment


Date: Fri, 22 Aug 2014 12:39:07 +0800
Subject: RE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From: haido...@gmail.com
To: perlchina@googlegroups.com

微信上的小林吗,小弟海冬,没有想到这里相遇
2014年8月22日 AM11:21于 兴陆 林 i...@lxl.cn写道:




:)纠正一下小林(DoNews),全名林兴陆,曾在瀛海威和润迅工作过,……//任何高处,未有人间所不能达者,然而欲达目的,则不可不以决心和自信为之 -- 
安徒生/* 1101110101101101110010101001 *\
   林兴陆(@小林) 信恩科技 创始人
   APP: HTTP://YY.XZ.CN
   EMAIL: i...@lxl.cn   HOMEPAGE: http://linxinglu.com
   MOBILE PHONE: +86.18601350410   QQ: 2888
   WEBSITE: http://www.yes123.com\* 
1101110101101101110010101001 */
//Next Generation Toys - Mobile Learning and Edutainment


Date: Fri, 22 Aug 2014 09:58:05 +0800
Subject: [PerlChina] perlchina的注记
From: zhenyis...@gmail.com
To: perlchina@googlegroups.com


以下内容会在我的blog上发表,有历史知情者或者提供其他线索的人士,请与我联系。


Perl作为一种计算机语言,早在1987年由美国人Larry
Wall创建。这段历史以及Larry的个人自传都可以从维基百科得到。随后的阶段,荷兰人Rossum(1989)创建了Python。加拿大人Gosling(1990)创建了Java。日本人松本行弘(1995)年创建Ruby。丹麦人Lerdorf(1995)创建了PHP。之前,Ritchie和Thompson(1971)创建了C语言,也就是我在大学从谭浩强那本书学到的。中国人至今还在不停地学习各种语言。



Perl在业界的流行程度有比较,最近的RedMonk
ranking的排名是第11位,勉强在第一方阵吧。RedMonk的样本主要采集于GitHub和Stackoverflow。当然,有可能出现样本偏差,例如Github更注重新的语言,而早期的Perl或者Java都放在Sourceforge上面,Stackoverflow则反映的更多的是语言的技术难度。此外,黑客经常使用的技术、公司招募的条件、相关计算机语言的书籍销量以及GOOGLE的查询频率,这些都能体现目前计算机语言的“流行”程度。总之,Perl的趋势是在下滑,而且有脱离第一方阵的倾向,这个结论可以参考TIOBE-Index。Perl的最高点大约是2005年,随后开始下滑(目前来看,Java仍旧是排名靠前,C++和C是开发者和雇主的偏爱)。



在中国,由于yahoo中国的退出,Perl似乎在国内衰落了。由于Perl语言的创造者Larry
Wall来北京, 
PerlChina组织的最近一次讨论会大约有30人参加。有幸和老Larry合影。Larry认为Perl语言可以实施“freewill”,这是哲学层面的比较。我的浅薄知识可能无法领会Larry的这个说法。毫无疑问,上帝具有“free
will”,而对于人类,这个命题是否成立,目前仍存在争论。我目前是这么认为,曾经一种流行的CGI语言,被强有力的新挑战者替代。



不过,我一直存疑的问题是,Perl是如何进入中国的?Larry在1987年将Perl1.0发布到comp.sources.misc新闻组,那时中国互联网还处于雏形,应该最早出现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。Perl4最后结束的时间是1994,1994年中国的互联网才与国际的互联网沟通。那时我才刚进入大学。因此,Perl是最早在高校流传,还是业余的爱好者首先推广,是官方还是民间自发的选择?由于我的学识有限,所以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。但我粗浅的了解,Perl在中国的普及应该是民间自发的,没有学校和官方的组织和身影。而PerlChina组织应该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基石和探索。



PerlChina实际上是Perl在中国普及的一个民间缩影。它似乎成立于2001年冬天。有一名计算机语言爱好者Tsingson注册了现有的域名(不过,现在的域名持有者是Qiang,可以通过whois查询这段历史的遗迹)。我在采访PerlChina的诸位前辈的时候,我的一个问题就是:“什么时候想要建立一个PerlChina的组织?当时的动机是什么?”。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,现在也无法考证,也可能是时间久远,记忆的片段更加模糊,很难确切地描述当时的动机。但肯定的是,PerlChina是非盈利性机构,当然,每次PerlChina的大会,都有网络公司的慷慨解囊,或为之提供场地或免费提供午餐。



Perl-China曾经的站长,包括:chunzi,曾在2001-2003年主持Perlchina的站点管理工作。Chunzi退出管理后,目前从事的工作仍和Perl相关,在公司工作中仍然全面使用Perl语言开发、维护公司的项目。
Hoowa(网名)是2003-2004年参与PerlChina的站点管理的。Hoowa目前不再参与Perl的中国推广活动。目前他所在的公司也少部分利用Perl来完成一些项目。当然,他目前的工作与Perl的关系不大,这似乎是他完全退出PerlChina的原因之一。曾经的参与者:Nomas(2004年底-2010年),由于工作紧凑,所以辞去站长的职责,但工作中仍然用到Perl。目前的维护者是Achilles。PerlChina站长的交接工作是自然而然的,没有特别的行政指令或者出于个人利益的诉求,这种自发的传承使得PerlChina的运行处于小众而稳定的状态。




根据回忆,早期Perl的实践者包括:Boysss(?)四川省某工厂厂长,爱好写代码,曾在电脑报撰写文章。据chunzi回忆,他最早期接触Perl实际上是来自于boysss的翻译工作。6y6(六月六)翻译Perl的CGI文档。Netawk,福建省硬件工程师。花斑猪,Perl计数器的开发。华炼,曾在yahoo中国工作,开发网络商店;小林(斗牛士),全名林兴华,曾在瀛海威和锐讯工作过,曾参与移动互联网的开发;飞云小侠,据说毕业于北大,曾参与网络旅游。我想,早期实践者的踪迹已经很难寻觅到了,Perl究竟是如何扩散的,很难找到源头。



不过,我觉得类似于美国篮球职业联赛,应该建立中国Perl名人堂,评价的唯一标准是对Perl的深层理解和应用。当然,我浅薄的知识还无法判断,有佛头著粪之嫌。在我的其启发下,我采访的其中几位PerlChina的站长提名了若干人,但是我随后的考虑,觉得这种方式不太妥当,我既不是江湖上的百晓生,也没有能力评价中国Perl的程序员。只能拾人牙慧,而且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。不过,PerlChina应该有自己的名人堂,用以激励后来的Perl使用者,并向Perl发展起到重要贡献的程序员致敬。



如果有更多的公司愿意招聘Perl程序员,那么Perl的发展肯定是无可限量的。目前采用Perl作为开发工具的有这么几家大的公司,如英国广播公司(BBC),互联网电影资料库(IMDB),Craigslist等等。Quora上曾经有一个帖子是关于Perl有哪些大的公司使用。Vicky
Brasseur在GitHub发布了一个数据库,用来搜集目前使用Perl的公司。国内我几乎不太了解。Achilles给我的一封信指出,目前 
国内蓝汛、乐看网、音悦台、若比邻、阿里、去哪儿、DeNA等在采用Perl语言,而PerlChina在此方面做得工作乏善可陈。我想,执着的兴趣和高位数的薪金,将绝对促进Perl在国内的发展和普及。现在Perl几乎边缘化了。



 

对于历史的回顾,我对于Perl在中国以及PerlChina的历史仍有很多疑点。比如,与台湾相比,Perl为什么没有在大陆地区发展起来(这个问题是chunzi提出的)?原因是什么?我们和欧美的差距具体在哪里?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移植?又有哪些中国本土的文化可以借用,从而通过PerlChina推动Perl在中国的发展?CPAN上有多少模块是大陆Perl爱好者提供的作品?下载量是多少?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和传奇人物应该在名人堂内以及如何界定这种遴选标准?当然,还有很多细节有待考证,例如,PerlChina组织的全国性会议有几次?会议地点和人数?谁是赞助商?有哪些人士参与会议的组织?有多少人通过PerlChina找到了工作?



本文主要采访了PerlChina历史上的站长,根据他们的回忆并蒙许可将主要内容通过我的博客发布。如有历史上的知情者,请一定联系我。



 

 

附件-采访时的部分问题:



为什么您将Perl的工作转移给别人,是放弃Perl在中国的推广了?



您现在的工作是什么?还用Perl吗?还会关注Perl的发展吗?



交接工作的原则是什么?

你知道还有哪些官方或者是民间的Perl的推广计划吗?



您能介绍还有哪些Perl的前辈或者是传奇人物?



Perl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?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?从高校开始还是民间的网络高手?



如何查询来自大陆地区贡献的CPAN的作品?


-- 
//---
//   We have a hunger of the mind which asks for knowledge
//   of all around us, and the more we gain, the more is


//   our desire; the more we see, the more we are capable
//   of seeing.
//---
@
YiSong Zhen, Ph.D

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,


Fuwai Hospital 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,
Chinese